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兩代情仇》的編與演-2017

       初寫《兩代情仇》是2000年前後,受北海粵劇團之托,把傳統粵劇《花王之女》和後來由秦太英先生續編的《花王之孫》改編為一個完整的單元劇。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古老劇本,記得那份《花王之女》泥印稿,全部都上句起,口古接唱都須依從上下句結構,二黃與梆子不會混在一場中唱,與現今演出的劇本很不一樣。

 

故事上,初看《花王之女》的劇本時,感到此劇充滿了奇趣,人物性格頗多相矛盾的地方,例如<霜月衝入少爺洞房產子><花痴拿劍追殺少爺><少夫人迫害霜月><少爺落草為冦>等等,這與霜月之前的可憐可悲、花痴的忠厚老實、少爺的保家愛國都大有不同而少夫人出身名門,卻是奸角,也讓我心抱不平。再看秦太英先生續編的《花王之孫》,在劇理和人物上已作了很大程度的修正,人物性格也更合情理了。可惜礙於要承接《花王之女》留下的懸念,所以上集主要人物的基調還是得不到改變,所以我要求把整個劇重寫,即從劇情和人物定位上作一個徹底改變,以突出愛情與親情的主題,而故事的推展則由我重新撰寫。當時北海粵劇團的團長很信任我,讓我自由地發揮,於是寫出了當時初稿的新編《花王之女》。後來我再度重編,除了文武生花旦及花痴的姓名,其他都不再與原劇有關連,成為本團的新編劇目。為怕襲用原名會令一些看過《花王之女》的觀眾有所誤會,所以我又再次修正劇本並改名為《兩代情仇》,一直沿演至今。

 

此劇的女主角霜月,我參考了巴金名著《家》中鳴鳳的形象,鳴鳳自殺前回望三少爺的一幕深深地感動過,她雖是封建制度下的卑賤人物,卻也有著傲骨和深情,這就是我寫<書房訣別>的藍圖。而由我全新塑造的少夫人,也有著《家》中瑞珏的影子,瑞珏雖然知道丈夫愛的是梅小姐,卻矢志不地愛著丈夫,並用自己的方法令丈夫明白她的深情。《兩代情仇》中的王倩怡也有著相似的境遇,但她比瑞珏更堪憐的是在家中苦等了十六年,丈夫才明白她的心事。花痴老實厚道,不求回報地為女兒付出一切的形象,是我對世上所有為子女犯錯後分擔後果的父母們深深致敬的寫照,也希望為人子女者能與我有所同感。


女主角霜月難產彌留之際曾說道「無悔種情根,無奈情難永,可恨高門難攀,薄命那堪折秋梗」「兒不能懷抱小兒盡責任,兒不能盡孝膝下報父恩,唯有與他共赴黃泉,免累爹爹受世人譏訓」。這是霜月的選擇,但作為一手帶大女兒的單親父親,陶花痴斷然阻止了女兒傷害孫子,說道「我不會嫌此嬌兒,更不將他來恨,我慣咗邊嚴父,又兼做慈親」「阿爹唔怕蜚短流長,但求你我父女爺孫,生活得安安隱隱」。霜月得到父親的原諒,含笑離世,父親含辛茹苦,養大遺孤。兒子長大,恨父親無情,抛棄母親,一心報復,卻又愛上與父親家族有關連的林氏千金,千絲萬縷,有待逐場解破

 

          此劇的男主角,少爺軍官林子才,對家中侍俾陶霜月,因為年紀相,一同成長,有著不一般的感情。三年駐防在外,把兩人的童年友誼,化成了男女之愛。一夕盟心,錦帳春暖,鑄下了悲劇之因。最後霜月父女被趕,子才誤以為霜月已死,仍力抗母親逼婚,脫下喜服,逃情到前線作戰去了。林子才不顧堂前歡宴,私會霜月,可見其叛逆。力抗母親高門婚配,更定下不惜與心上人遠走高飛的決心,可見其深情。對自己不解霜月的委屈,自覺霜月死亡是自己一手造成疚長埋心中,十六年來從未釋懷。與兒子的偶遇,令他平靜的人生,突然起了極大波瀾。想到已死的愛侶,面對苦等了自己十六年,更代自己侍奉了母親十六年的原配,是再次逃走,還是決定留下?而作為一個苦等了十六年,卻換來一個誤會,一記巴掌的千金小姐,你會選擇原諒,還是離開?首次演出此劇的男主角,要演出少年的傲自信,對愛情的勇敢追求,以及後來經歷種種人事的落寞沉穩,對原配的敬重情,讓觀眾感受到人物的成長,對他的過錯予以原諒,便是此次演出的功課了。

 

       《兩代情仇》訴說的是一個普通的倫理故事,卻因為每場戲都有讓人作出選擇的情節,每一個抉擇都影響打後的人生,令此劇產生了不一樣的劇。它讓你總能在身邊找到相近的影子,產生聯想,同聲嘆息。此劇曾由名伶林錦堂老師導演我團演出,堂哥曾寄言此劇的故事很好,但在曲情及接駁處須再作提升。前輩訓言,時記心中,每次演出,均作出不同幅度修訂,這次更在父子重逢一場中,加入了一段接近古腔的唱段,增加唱情的蒼涼感,以提升藝術效果。

 

 

 


2 則留言:

  1. 未看過此劇。看劇本頗為吸引,妳把剧中人物的性格豐富了很多,這一點不能不稱讚妳的思維,我要好好地咀嚼這段文章,好等到時更能用心欣賞。

    回覆刪除
  2. 謝謝你的支持,希望觀後多予意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