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改編《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演後絮語



未提供相片說明。

謝謝觀眾朋友的支持,4月5-6日演完自家改編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得到許多觀眾的回響,心中十分感動,許多朋友更在問卷中把自己對戲中的意象提出詢問,與其逐一回答,不如撰文與大家分享。

首先感謝有觀眾看出我鋪寫故事,是為補充大家長久以來的疑惑,就是梁山伯為什麼那麼容易死,以及那遲來的三天是否真的影響結果。從我的故事中,大家看到梁山伯在書館兼職抄書賺取薄酬而早已累透壞身子。哈哈!不必問是幫豪門子弟抄功課或是其他。正如香港現在不少人都工作至過勞。第二個問題是,梁山伯初聞婚變,以為心上人負情,很是生氣,後自悔是自己遲來在先,再深思後終於明白「縱非三日遲來,亦難高攀閥閱門徑」。

<樓台會>我最感觸的,除了「飛不過禮教樊籬,游不出封建無形水線」這句前人的名句,就是我寫的一句「早知難成同心願,你還我賢弟若從前」。那一層紗,永不戳破,梁祝會是永遠的好兄弟,情誼永不改變。但祝英台給了美好的希望,卻一手摧毀這個希望,給了梁山伯致命打擊,兩人也再難回復兄弟情誼,這才是最悲哀的結果。正如現代人說的,永遠的閨蜜,好過情侶分手後的陌路吧!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創作,能讓不常看粵劇的觀眾也產生共鳴。梁祝的故事本來在戲曲中,只是一個棒打鴛鴦的愛情故事,但細心一看,它隱含了太多的政治和社會因素,才會得出這樣的悲劇。九十年代徐克導演的電影梁祝,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比如他用魏晉時代男人也愛化妝的事實,來表達人的虛偽。我就用一道虛設的門,來表達封建門第對人心的毒害。從第一場錢塘四公子代表的豪門子弟的形象,每個人都有馬有書僮,是身份的象徵。梁山伯出場卻沒有馬,因為他沒有騎馬的身份。這道無形的門,早早建立在梁山伯和其他學子中間。

戲曲舞台,除了故事,就是看演員如何利用唱做唸打來演人物,寫意和寫實的結合表演,就是考演員功力的部分。<話別>一場,那道虛設的門,第一次出現。<送別>一場,看鴛鴦,打水,看井,觀音廟,過橋等等,都是演員講完就用身體語言表達,這些電影沒有的元素,話劇不用的技巧,就是中國戲曲的特色。所以我不太贊成戲曲舞台太電影化的佈景,我主張舞台寫意,寫實的唱白內容,用演員扎實的功架和表演技巧,為觀眾呈現豐富的內容。

這次在油麻地戲院,佈景不好做,不能在第一場放滿柳樹,讀書三年應是松樹梅林,英台的家也應更美。化蝶應該有花仙和梁山伯的獨舞,然後英台翩翩而至....以後有機會在較佳的場地和充份資源下再補。

我在佈景上的處理,有朋友發現了用心,就是三年同窗,梁的桌上是燈心燭火,祝的桌上是華麗的燈,兩人的對比很強,如果在好的戲院,我會把兩人的桌子用不同物料,更顯示地位身份不同。另外就是我的戲服,一直是沒有花的窮海青,只有兩場說明是祝英台送的衣服,才有雅緻的繡花,這也是我特意的安排。還有朋友看到祝英台的行裝重到好像搬屋一樣!而梁的行裝只是一個包袱,這也有它的象徵意義。

我們過去怪長輩拆散梁祝的愛情不對,但人長大了,就發現長輩有他們的道理。<相送>時,農夫割藕,藕斷絲連,英台問梁會否傷心,梁不明白,就直說藕受農夫的恩,應捨身相報,這就是兒女報恩,引申到<抗婚>那場了。孝義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事,梁山伯拜名館讀書是為重振門楣,不負萱慈厚望,臨死前,他叮囑士九要照顧母親,這都是一個弱書生背在肩上和心中的道德觀。這個戲,我每一個地方都有其隱含的意思,很希望有機會,讓更多的人看懂它。

從第一場進入高門讀書,充滿希望,到最後死在門邊,是最簡單,又最深沉讓人回思的意象。這次許多觀眾都看明白了,我很感動!


15 則留言:

  1. 正是欣賞第一埸的鋪排,開始所有書友都是騎馬有行李,而偏偏梁山伯只有包袱一個,我覺得是為他以後會受欺凌埋下了伏線。第二埸受欺負後在自嘆而有感因為社會制度而也為自己抱不平,真的很感動。一場一埸的看下去,除了整晚也是感動外,也很讚嘆你能把故事改編得這般與别不同,郤又保留原來故事的精髓。祝演,編更上一層樓。����❤❤

    回覆刪除
  2. 謝謝!還有我沒有寫出來其他鋪墊,如中對英台女身的幻想,英台薦媒時山伯的反應(並不特別興奮),因為他想要的是英台本人的女版,不是其他人,所以當師母說九妹就是英台時,他才興奮如狂:「縱然世人嫌我負我,唯有英台絕不相棄」,這是致命的信任。

    回覆刪除
  3. 未入場前,,抱着只看你的表演已是心滿意足,沒想到看過兩晚的演出後,完全感到有意外的驚喜。你編的每一場都是環環相扣,前後呼應,看得出你如許細密的心思,就連最後山伯化蝶獨自飛翔時沒有一絲的歡樂,到英台的化蝶飛至,即見山伯面上的欣喜,足見你一絲不苟的精神!編得好,也演得好!!繼續努力,繼續支持你!

    回覆刪除
  4. 原以為大家不會注意的地方,只是我個人的執著和追求,估不到觀眾朋友都一一發現了我的用意,而且沒有埋怨我出場幾套戲服太素,對我的大膽改編給與大力支持,可說是我演出以來最感動的一次!謝謝!

    回覆刪除
  5. 數年前首次看你和心怡做此劇,只覺是一個大胆的創作,珠玉在前難超越,估不到數年後再看,連看了兩晚,感覺不同了。觀賞前聽了你的介紹,試從另一角度觀看此劇,放下舊有的框架。高門不立寒士,寒士在封建制度下,仕途和愛情都被扼殺,抱撼而亡!你精密的舖排,交待情節的細緻,都是此劇成功的關鍵。如寒士穿素服,無馬上路,抄書換取生活費,不正是寒士生活的寫照嗎?就算是一件道具,你都著意安排。此劇唱詞精妙,金句不少呀!其中一句「莫怨紅顏多薄命,應憐寒士更慘情!」已導出寒士悲慘一生,加上你精湛的演技,每個細膩表情表達不同情感,相送一幕對人歡笑背人愁、對英台的綺念、 蝴蝶獨舞不見歡顏.....可見你下了的不少心思!還有士九遞柬不成,留下遺憾,令人久久不能釋懷,亦是你著筆之功!希望有機會能在會堂重演,有更大的空間讓你發揮!這便是我們的福!

    回覆刪除
  6.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7. 謝謝鼓勵!也辛苦演英台的前輩演員(斯姐),配合我的演出法,扇功不容易,細膩情感,斯姐亦帶得很好。「莫怨紅顏多薄命……」一句,在演出前再三考慮,已改成「自古紅顏多薄命,若將紅顏比寒士,應憐寒士更慘情」。許多細節還在修訂,希望下次演出能又再提升☺

    回覆刪除
  8. 文華提起斯姐, 令我想起她真的很適合演悲劇, 看着她表情已很有感染力, 再加上文華的筆功, 簡真催淚到極。相信她非常用功練習, 才能與你這樣合拍, 不得不贊你找對了拍檔, 也不得不講一句, 她演苦情戲比你更勝一籌👍👍😁 而我最喜愛的是那一句是「飛不過禮教藩籬, 游不出封建無形水線」, 完全道出這對有情人的悲哀與無奈。

    回覆刪除
  9. 斯姐是我很欣賞的演員,我們互相促進,大家喜歡我們的合作,我很高興。我也是因為「飛不出禮教藩籬,游不出封建無形水線」才鋪寫全劇,得到大家認同,我很感謝☺

    回覆刪除
  10. 「早知難成同心願,你還我賢弟若從前」。知己變情人,如不可開花結果,難以做回知己。只是,既然英台會提出婚姻之提議,那份知己或者兄弟之情,也許只是梁兄哥一廂情願;因為雖然他把英台當賢弟,但英台卻把他視為心上人。又或者他以為是兄弟情,卻沒有發現自己的心意;否則,妹妹出嫁,哥哥怎會氣死? 他喜歡英台,可是以為兩名男子不可成婚,英台說有相貌相同的妹妹,他以為可以用以梅代桃的方式如願,最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小麗的回應。但我早在編者的話說過,這是我編寫的梁山伯故事,在我心中梁是把祝當知己,在一場,我也用了同場化身的方式,表達梁對女版的英台有綺念,我筆下的梁沒有同性戀傾向,只是他太笨,不知道兄弟對他的好,除了義,還有男女之情。我筆下的梁,不願去祝家向九妹求婚,因為自慚身世,直到他知道九妹是英台,才一一回想對方為自己做了許多事,這包含了愛情在其中,他想到縱然世人嫌我,唯英台絕不相負,所以趕去祝家。這是兩人間的信約,結果信約被現實摧毀,梁死在封建的無情,他沒有恨英台,至死仍然愛,也許更希望的是英台得到幸福。

      刪除
  11. 有空看一下, THANKS
    https://www.facebook.com/208140963053437/photos/a.208142656386601/209707106230156/?type=3&permPage=1

    回覆刪除
  12. 有關英台贈藥的戲文,是傳統戲裡都有的,我覺得很殘忍,所以沒有用這個傳統橋段。當知道對方傷心病危,還寫十樣事,告訴對方我們不能在一起,這是藥還是催命符?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寫什麼都沒有意思了,我只是簡單代英台寫了一首絕命詩,意思是你死我一起死。但士九怕相公傷心,猶豫要不要給相公看,在猶豫間,相公死了。這成為此劇的一個吊詭,人生就是充滿遺憾。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