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

2019年12月28-29日新編粵劇《珍珠塔》



《珍珠塔》構思很久,卻因為一直沒有姑母的合適人選,所以一直寫不成。2017年底因為合作《黃鶴樓》,認識了進哥,覺得他將是最合適的姑媽選角,而他也願意參與我的新作,所以玉成了這個戲,在2018年中完稿,20195《珍珠塔》由一眾紅伶成功首演。故事內容講述方家家道中落,方卿往投靠蘇州姑媽,卻被羞辱。離去前巧婢彩萍帶方卿見小姐翠娥,翠娥情深,把銀票及兩家信物珍珠塔包在點心及棉衣中,交予方卿。方卿路上遇劫,被搶去珍珠塔。珍珠塔輾轉落在姑丈手中,方卿姑媽以死逼女兒改嫁,把珍珠塔交禮部轉送狀元為信。方卿高中狀元,取出禮部交來的珍珠塔,有情人終成眷屬。

我編寫的《珍珠塔》,補充了珍珠塔的來源、翠娥的身世、姑丈與方家的關係和情誼,姑母是在寵愛中變得不可收拾的勢利人物,另加入了小生陸仲卿和彩萍的戲,希望令故事更為完整豐富。

《珍珠塔》首演在一眾紅伶優秀的唱做配合下,得到很大回響,每一個角色都有令觀眾叫好出彩的地方。遺憾的是香港的排演環境,未能像內地劇團般,長時間琢磨打造一個戲,並內部試演多場才正式對外公演,所以在我看來首演的《珍珠塔》還有不少粗糙的地方需要處理。慶幸的是蒙粵劇發展基金、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讓我得在短期內把劇本再度修訂整理重演。

這次由自己演出自己筆下的方卿,真是既緊張又興奮。緊張當然是能與一眾紅伶合作,怕自己無法招架老倌的現場抛戲,尤其是一齣喜劇,演姑媽的進哥,堪稱爆肚攪笑能手,自己必須提高功力才好應付。興奮的是能演出自己創作的人物,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做功,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一件幸福的事。藉此和大家分享編演的點滴。

我在編寫《珍珠塔》<投親>時,特別透過方卿講出「母親臨終之時,叮囑我到姑蘇投靠姑母,加上表妹份屬未婚,姑母定必照顧,唯想到姑丈富甲一方,我如今窮途落拓,難免招人白眼」可見方卿心底親近姑母,懼怕姑丈。誰知在門口先遇到的姑丈,卻對自己百般憐惜。方卿從初始的戰戰兢兢,至此有一個很大的情緒轉變,然後又愧於自己未備壽禮,卻得到姑丈的安慰,這久違的溫情,令方卿驟獲依靠。所以去見姑母時才有「難得姑丈情深義重,未因我家遭巨變將我嫌。姑母更比姑丈親,當憐此飄零孤燕」的想法。

正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眼前的姑母竟然與義重的姑丈對他態度大不相同。她先送女披和冷糕點,希望方卿知難離開,而方卿是由最初的不信,一再下禮求姑母借錢上京,最後明白了她有意刁難,先是憤然欲走,但卻想到母親臨終的囑咐,只好忍氣吞聲,再三懇求。誰知姑母不斷數落,算定他無法高中,這是一段長白欖的講白,進哥罵得清楚利落,得到全場觀眾的掌聲回報。因為姑母的絕情,方卿才有「餓死不將陳家欠高車駟馬訪尊前」的氣語,從而令姑母誇下「你若藍袍玉帶到我家,姑母我頭頂香爐,三拜九叩迎俊彥」的海口。

受過姑母的羞辱,方卿對表妹翠娥便多了一份戒心,怕表妹與姑母同樣勢利。這場<贈塔>是男女主角的第一場主題曲,主要透過翠娥的唱詞,安慰了方卿,兩人曾經的情苖再度發芽,連義婢彩萍都給了方卿一絲人間溫暖。想到姑丈是外親,表妹是收養的誼妹,彩萍是下人,卻都比親姑母待自己好,這種人情的反差怎不令方卿百般感觸。因為方卿誓死不接受陳家的接濟,翠娥唯有將珍珠塔和銀票分別藏入棉衣和點心之中。方卿心有愁緒,不明白表妹的一再叮嚀,只許下必不相負的誓盟,就離去了。

這次演出,我重寫了<遇劫>一場,用了一首<禪院鐘聲>來鋪寫方卿一路上的思潮和遇到風雪的情況,應稍能回應觀眾期盼欣賞到跌雪的身段表演。而遇劫的武打,有了詹浩峰的加入,應會更加精彩,希望能滿足觀眾的期望。

方卿再度出現,是在翠娥的夢中,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兩人心有靈犀,一個是無奈屈從母命,準備以死抗婚,一個是身有公務,不能明言身份。夢中互相壓抑住現實的無奈,盡情傾訴心中的思念和愛慕,這是非常浪漫的一場戲。方卿在夢中,也回復了往日的瀟灑,不再是先前那個畏首畏尾的落拓客,對表妹的情意也變得主動起來。反而表妹認定佳期無望,只能背裡愁傷,這和她在<贈塔>時的聰穎自信,正好成一對比。

<回訪>一場,我安排一場漁鼓舞,作為與賊首接應的暗號。為此特別參考了各類鼓舞,希望方卿手上的漁鼓不僅僅是一個說書人的道具,還能提升劇趣。

這次為令故事更完整,我加了一場<擒賊>,把捉拿賊首的過程也表現在舞台上,讓尾場<團圓>可以在陳府大廳中進行,由姑母請出姑丈,想在姑丈面前再羞辱方卿,於是三人在舞台上,又多了一番逗趣的對話。

粵劇藝術在安定繁榮的時候,是錦上添花的生活情趣,而在動盪的時局,卻成為心靈的一扇出口,能讓大家暫時放下煩惱,沉醉在戲曲的美善中。《珍珠塔》是我和天馬2019年最後一個演出,謹以此浪漫愛情逗趣喜劇,祝願各位喜樂常在,香港繁榮安定,明天更好。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傲慢偏執 —《香羅塚》



香港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生先生有一段時期的作品,筆下人物反映了不同的人性弱點,脫離了傳統戲曲賦予男女主角正面道德面貌的規範。例如《一樓風雪夜歸人》男主角的盜嫂行為,《風流文士戲宮花》醉酒出軌事件,《胭脂巷口故人來》女主角的變態瘋狂(唐先生原戲文形容)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香羅塚》,表達了人若心存偏執,將對自己及身邊人帶來無窮禍害,是一個很值得推敲品味的現實主義劇作。

《香羅塚》第一個抱著傲慢偏執性格出場的人物是趙勤,他因為撮合了歌妓林茹香給五品大員趙仕珍的姻緣,得以成為趙的幕府。趙勤心底也愛慕茹香,也曾為茹香買醉聽曲,但為了自己的仕途,撮合了茹香與趙仕珍,卻一直看不起茹香;五年來時常藉故調戲,直到茹香嚴詞指責,仍不知收歛,反認為她是愛上新來的教書先生(陸世科),才疏遠自己。反正在趙勤心中,林茹香始終是青樓歌妓,是任人攀折的楊花。趙勤的行為也直接令趙府上下,認為他對茹香有非分之想,成為他日後被定罪為奸夫的旁證。

《香羅塚》的男主角趙仕珍,出身武備,表面上沒有嫌棄林茹香的出處,愛慕她的溫柔嫻淑。但他自卑於學識不高,加上趙勤煽風點火,令他對妻子和陸世科產生猜忌。因為一條香羅帶,趙仕珍不問情由,直接逼妻子夜赴西廂去勾搭教書先生陸世科,以證二人有染。陸世科留書出逃,證明了茹香的清白,令趙仕珍夫婦重歸於好,但林茹香的淫婦形象,就深深烙印在陸世科腦中。
《香羅塚》第二男主角陸世科,本來就是個偏執的人,對自己身為江南名士,為求三餐貶作童師,深以為恥。他原來敬重林茹香賞識自己於落拓窮途,可惜茹香半夜西廂叩門,令他堅信林茹香是淫蕩婦人,他在公堂上不聽茹香的辯解,更不信西廂叩門是有人在後威逼。在兇器未找到,屍身的頭顱也沒有找到的情況下,就判了茹香死刑,公堂上縣令、知府都貪圖方便,一致定案。
《香羅塚》是一個很沉重的故事,但唐先生卻能以幽默手法,令沉重的題材變得妙趣橫生。例如第一場趙勤正恐懼茹香會告枕頭狀之時,趙仕珍卻突然說茹香為他講了好話,給他升官,這個突變,紓解了全場的緊張氣氛。第二場陸世科自嘲被貓狗欺負,轉頭門外就是夫人夜叩西廂門,門內陸世科驚、疑、恐;門外茹香恨、慚、羞;手執鋼刀的趙仕珍醋、怒、蠻,這幾分鐘的三人表演,煞是好看。
第三場趙仕珍殺人卻用自家夫人的香羅帶綑綁死者,割頭離去。顯示了趙的粗疏大意。淮陽縣令醉中聽案,趙勤勸服夫人不要自殺,卻成了奸夫罪證,縣令胡亂定罪,草草了結案件。全劇只有三娘是冷靜的旁觀者,她帶著六歲喜郎,為母伸冤。

第四場展示了攔輿告狀,公堂大審的粵劇程式,再度看到陸世科的偏執性格。當聽到六歲孩童告狀,不問情由就想走,及至受了感動,接過狀紙,得知告狀人是自己學生,就馬上定下暗中幫忙的計劃。最後發現案件涉及林茹香,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早判定茹香與趙勤有染,處處著意要茹香認罪,毫無翻案復查的想法。這場讓台下觀眾看得非常著急,為茹香不值,也忿恨陸世科的不講情理,不辨是非,空憑直覺斷案,把茹香、趙勤定為死罪,秋後處斬。

第五場的路遇,是趙仕珍回鄉途中巧遇陸世科,道出自己曾逼妻叩西廂門的由來,大結解開,但此時茹香已在獄中病死,返魂無術。陸世科大喜於趙氏未死,卻又大悲於自己親手把恩人定成死罪,追悔莫及。這場戲趙仕珍的武、莽、粗必須盡情流露,陸世科的迂、憨、呆才能令觀眾為他妄斷香羅案的大錯消恨。我心中的趙仕珍正是阮德鏘這樣大大烈烈的感覺,第一次在油麻地新秀演出系列中與我擦出了火花,再次合作,總希望能更進一步,在表現這場戲的喜劇效果之餘,也帶出因偏執而不能持正的沉痛。

第六場團圓,三娘最後的三句話,就是全劇的總結「一個疑心太重,一個就附會盲從,如果不是柴老銓念在三黃金,接木移花,茹香早把殘生斷送」,可見唐先生除了譴責兩個偏執的男人,也歌頌了茹香的善良。善良便有善報,這是中國戲曲的傳統教化意義,也是我熱愛戲曲的原因。


人性本不完美,對人對事,總會有不同程度的偏見,例如長得漂亮的人,容易讓人喜愛,高職厚祿容易獲得尊重,學者講話較具說服力…. 偏見能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最初印象,但偏執就是蒙蔽心眼,不辨是非真假,以個人的喜好判斷人生百態。《香羅塚》內陸世科明明是個謙謙君子、飽學之士,卻因偏執而險害好人,這雖然是戲,何嘗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