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2024年重演《醫聖張機》隨筆

 


2020年初,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當時很多醫護人員在抗疫期間,有家歸不得,不少醫護人員亦受到感染,他們對抗疫症的勇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動,於是想寫一套有關古代名醫的粵劇。在搜尋資料時,發現古代名醫中,張機編著的《傷寒雜病論》,被後世奉為中醫辨症論治、製方用藥的「萬世寶典」。新冠肺炎病徵近似傷寒,所以我選了張機成為這套原創粵劇的主人翁。

故事主人翁張機,字仲景,東漢末年南陽郡人,醫術高超,後世尊為醫聖。有關他的師承,或如何得試藥成書,並沒有詳細史料記載,只從其著作的自序中得知東漢末年戰事紛繁,疫症叢生,於是他決心要找出根治方法。因為沒有史實,故而給予我極大的幻想和創作空間。我想到近半世紀,大規模疫症多次來襲世界多處地區,天災也頻生,似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警號。人類若不停止對大自然的傷害並作出有效修補,或將受到自然界更強烈的反噬。於是《醫聖張機》就在寫寫改改中逐漸成形。

《醫聖張機》中除了張機是人,其他主要角色,都並非人類,如因恨成魔的柳妖、蝠妖;以及被人害死,再受柳妖控制殺人的女鬼,他們因仇恨而聚結。還有代表仙道的老黃鼠和小黃鼠,則是劇中啟發張機尋獲治病良方及引導妖界放下仇恨,與人類和平共處的關鍵。

近年我很喜歡在作品中加入香港的本土元素,所以《醫聖張機》中的愛情引子是我兒時在香港接觸比較多的植物—蒲公英,本來想寫這個植物如何救人,後經查證,蒲公英的藥用價值雖高,但卻到了唐代才收入藥典,張機因何不把它寫入著作?於是我大膽聯想,用它作為全劇愛情的點綴。

此劇雖以張機命名,寫的也是張機如何努力尋找根治疫病之方。但劇中女鬼寒煙,從因仇恨而被柳妖控制,到不想再殺人,及後遇到張機,被其真誠正直所感動,更體會了情愛帶來的溫暖,在表演上恨、怨、哀到動情,最後成就張機,全劇長水袖的運用,圓台功的展演,從表演和功架上可謂比張機更具挑戰。寒煙作為女主角,她並非純潔無瑕的少女,父母死於疫症,自己則被壞人姦污害死,死後雖獲柳妖保護而得以報仇,卻也淪為柳妖的殺人工具,身心均被囚於黑暗。張機對寒煙說道「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從今不再殺人,便冰清猶在」「姑娘能辨是非,善心猶在,仍是質潔如冰,生前種種,非你所願,何須妄自菲薄,枉添仇怨」。令寒煙在黑暗中重見光明,有勇氣與柳妖對抗。這也是我對所有身處困境朋友的祝福和寄語,一念成佛,只要從今向善,往下的路都會是光明。這次擔演寒煙的是優秀青年演員梁非同,而新加入這次演出的還有演老黃鼠的符樹旺和柳妖黃寶萱。幾位都是功架了得的新晉粵劇演員,相信必定為大家帶來嶄新的演繹。

經多年的創作嘗試所得經驗,使我在鋪寫音樂時,會先想好有怎樣的處理才選擇可用的音樂。例如有一場女鬼色誘張機的戲,我選用了全首<菩衣情>小曲,按曲趣填詞,並安排身段。另一場人鬼逃亡,我也是先想好了人在樹林中穿梭逃亡的畫面,才設計<困谷>的唱段,利用鑼鼓位把樹舞的每個亮相位處理好。今次演出因為資源短缺,需由我自己處理舞美設計,幸好多媒體投影動畫的技術日益成熟,高山劇場新翼的電腦燈數量也增加了,相信在視覺效果上,會與過去演出略有不同,當然希望是進一步的提升。

《醫聖張機》戲首演時遇上閉館,得到資助單位的同意,最後錄影網上播放。真正舞台首演在202110月底,這次演出剪去了一段動畫,每場都作了一些增補。這個戲亦蒙勵進粵劇推進會頒發第二屆粵劇金紫荊優秀新編劇演出獎,更應生命勵進基金會邀請在20229月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一個2小時精簡版,供中小學生欣賞,希望推廣粵劇藝術之餘,亦能讓青少年明白生態平衡、萬物共存的道理。在刪剪學生短版的時候,我領悟到節奏更明快的演出,也許是粵劇發展必然的趨勢。今年20241223日感謝健絡通藥業有限公司、羅舜海教授暨其創辦的香港海天濃縮中藥有限公司、漢立方醫藥有限公司、港恩中醫診所及元氣站保健會等多個中醫藥機構支持,《醫聖張機》第三度舞台重演,我再次修訂劇本,為精簡粵劇舞台演出再作嘗試。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有容乃大」香港粵劇現象隨筆

 在現存有關粵劇的資料中,最早期的粵劇演出只有吹打樂器,從神功例戲中便可窺一二。後來發展了古腔排場戲,加入了二弦等拉弦樂。到了三十年代初期,香港粵劇開始男女合班,粵劇改革的火苗迅速蔓延,在粵劇泰斗薛覺先先生的推動下,粵劇唱唸全面粵語化,改變了一直以古官話來演出的傳統。粵劇從劇本、服飾、樂隊、表演以及唱腔都漸漸有了模範。這時粵劇開始有了文人劇本,樂隊加入了其他彈撥樂器,甚至小提琴、色士風、大提琴等等西洋樂器;服飾及表演,亦大量吸收京劇北派程式,而唱腔亦開始有了新的設計,更加入了小曲唱段,豐富了粵劇曲式。這一番改動,令粵劇進入了劃時代的變化,也令粵劇展現了超越所有地方戲曲的包容性。

到了五六十年代,編劇唐滌生先生更把不同小曲大曲結合,組成大套曲來演唱,如《白兔會》之<榮歸團圓>《雙仙拜月亭》之<重會>的套曲部分,亦有把器樂樂曲填寫而成為劇目的主題曲,如《紫釵記》之<劍合釵圓>用了全首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帝女花》之<香夭>用了琵琶曲<塞上曲>第四段。這大大改變了粵劇過去主題曲以梆黃為主,用以展示演員唱功的目的。因為小曲的特色是字多腔少,更易為初看戲的觀眾接受,但亦因為音律的限制,也更彰顯編劇的文字運用功力。這個改變影響了後來所有粵劇編劇對運用曲牌體的認知,也令粵劇演出的小曲種類及數量不斷增加,以至近年亦出現粵劇演員演出類似粵曲音樂劇的作品,或新編粵劇演出新小曲比傳統梆黃更多的情況。雖然這類作品較易讓新觀眾接受,卻令不少傳統粵劇觀眾擔心粵劇發展走向了歪路。在我看來,藝術發展並沒有正路和歪路之別,能得到觀眾接受,帶動業界自我提升,更得到承傳,這便是成功的藝術路線。

粵劇作為香港最地道的表演藝術,經歷了數百年的演變,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樣。它的改變有時是時代的必然趨勢,有時是順應巿場的需要,有時則是因為藝術家對粵劇藝術的抱負和遠見,帶領粵劇走向更廣闊的天空。例如百年前粵劇以古官話演出,當官話已不再是大眾流行的溝通語言,觀眾根本聽不懂,這已經不能代表這個地方的戲曲,所以改為粵語演出,是必然趨勢。香港觀眾喜歡熱鬧,特別鍾愛惹笑的情節,所以有歷演不衰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唐伯虎點秋香》等喜劇,以至近年吾識大戲劇團創作的一系列非常賣座的喜劇,這些都是順應巿場需要,應時而生的作品,堪稱為香港粵劇巿場其中一種獨特的文化。

除了吾識大戲開創的喜劇路線,近年彭美施小姐監製的粵劇作品,投放龐大資金,每個製作皆聘用青春亮麗的演員,全新戲服,高科技電腦動畫,音樂設計,為觀眾帶來視聽享受,更十分著重武打設計。剛上演的《白蛇.許仙情越千年》除了精於武戲的演員,更由十個武師同台,精彩悅目的武打,讓觀眾看到香港粵劇武打的厲害。每次看彭小姐的新作品,連中休大約都不到三小時,可見彭小姐是有意減短粵劇的演時,吸引更多粵劇新觀眾。另外李居明大師製作的粵劇現代戲,則仍堅持足本粵劇要有三個半小時的演出,但其嚴謹的製作,奇趣的劇情,名伶的傾力演出,加上傳統熟悉的小曲新詞,令觀眾易於投入,不但在香港打響了名堂,更曾出國到日本演出,相當厲害。另外還有高潤鴻師傅與妻子謝曉瑩小姐主理的香港靈宵劇團也不斷有新作品,開發網上直播短劇推廣粵劇;以及由王潔清領導的青草地粵劇工作室,亦製作過不少以歌舞為主的粵劇演出,都是非常活躍的新生劇團。我主持的天馬菁莪粵劇團,二十多年來,在有限的資源下,創作和承傳經典並軌同行,無論演出傳統經典或創作新劇,都以不斷戲為製作風格,也成了天馬演出的一大特色。以上還未提到的其他劇團,他們製作的新編演出,基本上都達到了演出緊湊,甚少出現每幕要久候換場的情況,可見嚴謹明快的製作,已逐漸成為了潮流。可見因應自己劇團的藝術理念而創編和製作的演出,在香港百花齊放,熱鬧非常。

而其他眾多以名劇承傳演出的劇團,也各有自己的觀眾群,佔有相當大的巿場,這些演出滿足了鍾情於傳統劇目的觀眾,保證了粵劇傳統劇目(包括古本排場戲演出)的代代承傳,也令香港的粵劇舞台多姿多采。

新作品,新路向,能吸引新觀眾群,但需要讓傳統觀眾適應,以及不斷修訂打磨,最終能否成為新的經典,還需要時間見證。傳統演出,是演員磨練演技和唱腔的過程,能在前輩典範的演出中學習,豐富自己的技藝,若能演出不同名家的特色,讓觀眾能看到經典中令人回味的地方,則更值得讚賞。無論作為觀眾或業界中人,我都喜見香港粵劇舞台的多樣化,這不但為觀眾提供了不同的賞戲選擇,亦承傳了香港粵劇的高度包容,表現出香港藝術創作的自由。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參加御玲瓏粵劇團《藥聖李善本》演前絮語

 


《藥聖李善本》由徐藝剛中醫師編劇。故事主人翁李善本是杜撰的人物,時序並無特定年代,李善本師從神農氏,承恩師遺願,弘揚醫道,救助世人。此劇在2014年由東昇粵劇團製作首演,是次御玲瓏粵劇團再度演出,並邀我擔演李善本一角。因為沒有過去的影片作參考,所以在圍讀時,大家便把劇本當新戲一樣,由主要演員、掌板及頭架作全面討論,並由演員自己安排人物的演出法,這也是一般粵劇演出的基本程序。感謝進哥(陳鴻進先生)和掌板高永熙提出寶貴意見,讓幾個大場口,眾人的出入及接口更為順暢。

李善本為京城名醫,妻子趙玉娥(御玲瓏飾)是其助手,亦學懂了不少醫理。某日在醫館救人期間,權貴周龍(劍麟飾)要善本放下手上工作,回府醫治其父親。善本不肯放下手上重症,而被周龍懷恨,以莫須有之罪捉拿。善本在百姓幫助下逃離京師,逃亡途中,救了不少動物,以及一名被銀環毒蛇咬傷的村女,得到村民收留,有棲身之所,更在風雨突襲之時,得動物相助,免其居所被風雨吹破。善本感慨人世險惡,不如動物善良。及後周龍手下單于云(吳立熙飾)奉命追捕,至窮村,卻染下重症,善本不計前嫌將其救治。單于云為報救命之恩,上金殿為李善本翻冤案。金殿之上,善本施醫治好貴妃重症,皇上(陳鴻進飾)封賞善本,並揚言重罰周龍,此時善本請旨從寬發落周龍,令周龍愧疚不堪。

《藥聖李善本》訴說了亙古以來,權貴欺壓百姓的社會現象,感嘆人心難測,勸告世人,無論遇到什麼不公,仍不能忘了善心,能以德報怨,才是真正的仁者。故事中的李善本,可謂一個完人,他勇於反抗權貴,不但救了追捕自己的單于云,更在金殿上願替周龍挨打,以此感動皇帝及惡人周龍。而且他不求封賞,只望能遵恩師遺願,弘揚醫道,造福民間,這種面對富貴仍不忘初心的本質,是很值得讚賞的。

因為這個戲,認識了很多中藥名,有一句「莿芥與防風,能起發表驅寒作用」,我初以為「與」字是「可」字的筆誤,後來才知「防風」是藥名,真的很有趣。整個戲有很多段講醫案的地方,貫徹了徐醫生弘揚中華醫道的想法。簡單的故事,永恆的道理,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演好這個人物,為大家帶來賞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