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崑為粵用—從崑劇<叫畫>到粵劇<玩真>—談戲曲個人表演文化

 


應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音樂研究中心邀請,將在下星期五(1127)晚上7時至830分,假中大康本國際學術園,與李小良教授一起探討崑為粵用的表演文化。自問在粵劇界的資歷,以及在學術界的履歷,都好像不太夠資格去講這個題目,蒙李教授支持,希望我從演員的表演設計及經驗上,與大家分享心得,於是大膽接下這個邀請,也希望為大家帶來一次特別的分享活動。

崑劇被稱為百戲之母,是因為她有著最長的文字記錄歷史,也因為她在表演程式上,有比較規範的套路及學習規格,特別是在文戲的指法、水袖身段、扇子、摺子(註一)等所創造及傳承的程式,已成為全國各地方戲曲的學習對象。而在80年代,內地恢復演出傳統戲後,全國地方戲劇團均派出優秀演員或戲曲導師,隨當時的崑劇大師們學習身段,也從此把崑劇的身段程式逐漸融入各地方戲中去了。

綜觀來看,越劇是把崑劇身段程式比較成功地運用、揉合並發展了越劇舞台表演藝術的劇種。越劇大師茅威濤老師不止一次談過她如何把崑劇的扇功化在自己的«梁祝»表演中。而越劇在舞台上,優美的身段總是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相反,同樣擁有悠長歷史的京劇,似乎在文戲的身段程式上,並不太受崑劇影響,但京劇的武打程式和功架,卻大大影響所有的劇種,成為所有地方戲曲的基本功入門必修課。

粵劇是繼崑劇後,第二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地方劇種(註二),可見粵劇也必然有很深厚的文化傳統底蘊,但粵劇卻同時是所有地方戲曲中最能吸納其他劇種的優良元素,融為己用的劇種。例如粵劇是最早加入西洋樂器為伴奏,更是唯一可以用西洋樂器(小提琴)作音樂領導的中國地方戲曲。在鑼鼓運用上,粵劇不但全套保留傳統大鑼鼓的程式運用,更完全承接京鑼鼓點,在武場上直接使用京鑼鼓。唱腔音樂上,粵劇是唯一還使用直排工尺譜劇本的戲曲,卻也能吸納所有地方音樂,只要填詞合宜,就成為一首新的粵曲,令創作空間完全不受限制。在傳統和發展上能雙軌進行,並得到廣泛流傳,是粵劇作為本土藝術值得驕傲的事。所以在表演上,崑為粵用,並不是什麼大改革,或大變動,我希望做到的只是如何能不著痕跡地融在粵劇表演上,豐富了粵劇表演,卻不會讓觀眾覺得格格不入。

80年代初,廣西文化廳曾兩度邀請周傳瑛、劉傳蘅等崑劇大師前來廣西教學(註三),我的母親(張才珍),有幸兩度代表桂林戲曲學校隨崑劇大師周傳瑛老師和其夫人張嫻老師學習<拾畫><叫畫><琴挑><七月七日長生殿>等幾段小生必修的折子戲。而因為我自幼在香港長大,深受任白戲的影響,長大學戲後,母親就以任姐《牡丹亭驚夢之幽媾》的一段個人唱腔,把她曾學習的崑劇<叫畫>身段套在其中,教我小生水袖和身法的基礎。這是非常難的一段戲,光是要唱好其中慢板、中板、二王都不是一個初學戲的人能做到的事,更何況加入了那麼多身段,在節奏和情感轉折上,當年根本是強我所難吧!母親說,你就學來練,二十年後能演得不太討厭,就算你合格了。今年正是我成立天馬菁莪粵劇團第二十個年頭,我承演全劇《牡丹亭驚夢》,並按我學習粵劇的經驗和體會,重新整理了過去母親教的套路,演出了這次放上網的版本(註四)

戲曲的個人表演,通常是指超過五分鐘以上的個人表演,是演員展示自己唱、做、唸、打能力的時刻。像粵劇傳統古老排場戲中的<打洞結拜>,充份表演備馬、走馬的功架。<困谷>就是演員武打功架的考驗。除了身段功架,就是演員的關目表情,是否能帶動觀眾的情緒,令觀眾與演員同喜同悲、同苦同樂,這是表演的另一重境界。我在戲曲表演理論上很受中國表演藝術家胡芝風老師的影響,她非常講究演員情緒的過度,過度是指演員每當唱或講的之前、之後是帶著怎麼樣的情緒,演員需要用怎樣的表情去令觀眾明白,然後過度到下一個情節去。例如剛過去的香港藝術節,我演出《雙仙拜月亭》中秦興福一角,有兩次提到看到蔣世隆和瑞蘭花燭洞房之喜,我用了兩種處理手法去表演第一次是內心酸得難受,有搥胸之痛。第二次是完場前的滾花「喜見有情人成眷屬,喜見西樓花燭正搖紅」,我是從高興而不好意思再看,然後轉面看樓東,想起有官員住在那裡,不知自己會否再陷危機。這是我對人物前後心情理解後的處理。胡老師曾說,演員不能放過每一個細節,把細節用身體語言為觀眾解讀,是演員的責任。

二十年的舞台足跡,多數時間是在做製作,在觀摩學習,也就是近十年才真正的努力在幕前表演,蒙各位前輩指導,令我的演出不斷提升,也很高興得到觀眾的喜愛,願意聽我分享演出經驗。我會在講座中會分享設計<柳生玩真>的各種細節,並示範不同演繹帶給觀眾不同的感觀效果,也歡迎觀眾朋友向我提出問題。這次是我第一次既有現場觀眾,也有網上觀眾(ZOOM)的講座,希望更多觀眾朋友支持參與。

註一:摺子在粵劇裡稱海青,是小生的一種戲服。

註二:崑劇、粵劇和京劇分別於200120092010年被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今未有其他地方戲曲被納入此項名錄中。

註三:廣西文化廳主辦的崑劇學習班共分兩期,一次在省會南寧舉辦,一次在柳州巿舉辦,每期學習班一至兩個月,每個戲曲單位只能派出兩位學員往赴學習。崑劇「傳」字輩藝術家以草字頭排行的是旦角(如劉傳蘅),以王字旁排行的生角(如周傳瑛)

註四:按葉紹德先生編撰,張敏慧校訂的唐滌生戲曲欣賞一書,這段戲為<主題曲柳生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