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樓台會》

非常幸運得到總監阮兆輝先生解讀《樓台會》,把他演出的經驗和對人物的感覺細細傳授,並根據油麻地舞台的限制,提醒我們在舞台佈景和演繹上需要注意的地方。數小時的講課,令人如沐春風,謹望分享所學,以助欣賞。

《樓台會》講的是梁祝的愛情悲劇,這次演出的版本以葉紹德先生編撰、林家聲先生開山本為基礎,只是刪去了〈士九求方〉和〈山伯殉情〉,改唱陳笑風先生的名段〈山伯臨終〉;並保留平日甚少演出的〈問路誤時〉一折,補充了梁山伯為何遲了三天才到達祝家的情節,令故事更為完整。

輝哥首先告訴我們,梁祝並非真有其人,只是反映一個時代人們對封建婚姻的無奈,以及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而梁祝在不同戲曲劇本亦有不同的故事編排,諸如多數版本是梁山伯請求祝英台結拜,而非如我們演出的版本所寫由祝英台提出結拜的,就連〈十八相送〉,在其他本子中也是以祝英台勸慰傷心欲絕的梁山伯,而在我們的演出本中卻恰好相反。這正是一個虛構故事,令編劇可更有自由編撰的好處。對於演員,我們必須就自己將要演出的版本,把握文字間可以表演和發揮的地方,吸引觀眾,而不是去考究到底梁山伯是個怎樣的人。

第一場〈草橋結拜〉,英台上馬失控,山伯與士九見狀,輝哥要求由山伯示意,叫士九前去拉馬救人,山伯下馬後再上前幫忙。這時英台剛好一閃腰,山伯一扶,兩人對視,英台一驚一喜,對山伯留下了見義勇為的第一印象。這個做法是輝哥考慮到劇本暗示山伯是騎馬而至(英台因為見聽見馬嘶而趕上馬離開,來的正好是山伯),既在馬上已見英台有危險,就該馬上示意士九去幫忙,而士九也不該坐看相公跳下馬去幫手而袖手旁觀。頭場為突顯英台是高門望族的身分,所以山伯在聽到英台自報「上虞縣祝家村人氏」,面上必須有反應,而反告自己是「會稽梁山伯」又該是另一個表情,要不卑不亢,卻不免顯露自己的身世之嘆,然後對英台兩度表示自己是「一介寒儒,引喻知音,過於抬舉」,「自慚形穢似寒鴉,怎似你閥閱高門人鼎盛」,既表達山伯本無高攀之心,亦反襯了英台對門第高低的輕視,兩人理所當然地成為知交。至於英台為何會主動提出結拜,主要是留意到山伯唱「嘆孤生,憐隻影,無姐、無弟更無兄」,英台不覺動了憐惜之情,可見演員在舞台上面對對手的一言一語的心理反應,都要好好表現在面上,才能令唱詞或講白更打入觀眾的心裡去。

第二場〈共讀托媒〉主要表達山伯、英台三年同窗,互敬互愛的關係。山伯是個敦厚的老實人,自己雖從未看不起女子,更在頭場讚賞古有蔡文姬博學多才,但面對四書的「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卻亦表認同,不敢反駁。英台卻貫徹她說服雙親、女扮男裝上學的反叛形象,處處表現自己的主見,她大膽指出「書中有病」,並以多位巾幗大賢來闡述自己的理解,令山伯有「茅塞頓開」之感,並對眼前英台更多了幾分敬重之情。山伯毫不懷疑英台是否女兒身,更輕易相信了英台多病之軀,願自減壽元以保弟郎身康健。通過對學問的探討、對朋友的信任及關懷之情,突顯山伯憨厚、真摯與英台率性、聰明的形象,以及兩人三年來深厚的同窗情誼。 

〈十八相送〉這場戲,礙於油麻地戲院的掛景限制,不可能像一般演出般,隨時換出觀音廟、放出水井、推出木橋等,所以輝哥要求我們以淨場表演,就是什麼實景都不用,而以戲曲功架,讓觀眾相信眼前就是獨木橋、觀音廟以及方井。甚至連常看到的「變花」一幕,輝哥都要求以虛擬手法做出折花、聞花的動作。輝哥特別要求在身段上要做得像,從而令英台更專注地唱和表演出「嘆寂寞送春歸暗斷腸」的字外之意。有部分字詞,輝哥也按人物的性格而加以修訂,如原文「恭送弟郎」,輝哥認為唱「親送弟郎」更符合山伯的心情。而「可惜不是艷女郎」其中的「艷」字,輝哥著意刪去,以免憨直的山伯有隨口說出「艷女郎」的輕浮之語。這場劇本中對英台描寫是直接的傷感,輝哥卻認為山伯雖在文字上不見其傷,但情感上應該比英台更為難過,因為生活上喪失知音良伴,又擔心身體虛弱的英台路上安危,更不想多添英台的傷感,「相對暗魂銷,慰安無一語,望勤修魚雁,早日報平安」幾句道盡山伯相送的心情,如何讓觀眾能確切感受這一份不易表達的難過,便是演員的功力了。

〈問路〉一場既補充了山伯遲到的情節,也讓馬文才和士九多了表演的機會。士九的魯莽和純樸、馬文才的氣燄,都在這場戲得到很好的發揮。許多本子都沒有刻劃馬文才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而這次的演出本,從馬文才有心指錯路,能看出他的心腸不好,讓觀眾對這個人物多了一分認識和判斷。

〈樓台會〉按劇本的場景是從大廳到樓台,再由樓台步到花園,為了不中斷戲文,幾次場景變換,輝哥都要求以關二幕進行,而演員上樓下樓的功架也必須做足。除了一般表演要求,輝哥特別指出當山伯誤會英台「輕貧重富,另結別頭親」後,英台唱出一段乙反中板,作為梁山伯演員必須透徹理每句曲詞,然後順著曲詞內容去表演山伯的內心變化。首個上句「嘆一句天妒有情人,三載共讀同窗,暗托仁賢,錯在無媒問」是讓山伯回想起同窗往事,點滴在心頭,原來佳人早有意,恨自己竟不知。下句「臨別暗貽玉扇墜,請師母代為月老,盼速向粧台聘,擇吉早迎親」,提醒山伯對方以身相許的決心,不但私以扇墜為信物,更請師母代為媒,這不是玩笑的事,否定了山伯以為英台反覆無常、捉弄自己的假設。她唱到這裡,山伯該從先前的惘然和不知所措回過神來,細心再聽英台的剖白,眼神也該從遙遠的地方回到英台身上。直至英台唱到自己為等故人而「日則忘餐,夜來廢寢」,山伯應投以關懷的眼神,而馬家比自己早來下聘,英台無奈應從,這一半有自己的錯,再不能責怪對方的情緒,亦在此時展露出來。這是最不好演的一個部分,既不能打擾英台的演唱,又要能讓觀眾感受到山伯幾個層次的心理變化,輝哥叫我好好去體會。

透過這次教戲,我首次較完整地讀透葉紹德先生的《樓台會》劇本。接下來的幾次排戲,我必盡力學習,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演唱技藝。除了感謝輝哥的授課,也感謝一群好演員合作,包括徐月明(祝英台)、林汶聲(祝父)、郭俊聲(士九)、韋子健(馬文才)、瓊花女(銀心)、鍾一鳴(孟繼軻)和梁慧珠(師母)。大家都是行內資深演員,能以這個陣容一起演出,全賴新秀系列這個平台,相信必為觀眾帶來一台好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