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

2019年12月28-29日新編粵劇《珍珠塔》



《珍珠塔》構思很久,卻因為一直沒有姑母的合適人選,所以一直寫不成。2017年底因為合作《黃鶴樓》,認識了進哥,覺得他將是最合適的姑媽選角,而他也願意參與我的新作,所以玉成了這個戲,在2018年中完稿,20195《珍珠塔》由一眾紅伶成功首演。故事內容講述方家家道中落,方卿往投靠蘇州姑媽,卻被羞辱。離去前巧婢彩萍帶方卿見小姐翠娥,翠娥情深,把銀票及兩家信物珍珠塔包在點心及棉衣中,交予方卿。方卿路上遇劫,被搶去珍珠塔。珍珠塔輾轉落在姑丈手中,方卿姑媽以死逼女兒改嫁,把珍珠塔交禮部轉送狀元為信。方卿高中狀元,取出禮部交來的珍珠塔,有情人終成眷屬。

我編寫的《珍珠塔》,補充了珍珠塔的來源、翠娥的身世、姑丈與方家的關係和情誼,姑母是在寵愛中變得不可收拾的勢利人物,另加入了小生陸仲卿和彩萍的戲,希望令故事更為完整豐富。

《珍珠塔》首演在一眾紅伶優秀的唱做配合下,得到很大回響,每一個角色都有令觀眾叫好出彩的地方。遺憾的是香港的排演環境,未能像內地劇團般,長時間琢磨打造一個戲,並內部試演多場才正式對外公演,所以在我看來首演的《珍珠塔》還有不少粗糙的地方需要處理。慶幸的是蒙粵劇發展基金、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讓我得在短期內把劇本再度修訂整理重演。

這次由自己演出自己筆下的方卿,真是既緊張又興奮。緊張當然是能與一眾紅伶合作,怕自己無法招架老倌的現場抛戲,尤其是一齣喜劇,演姑媽的進哥,堪稱爆肚攪笑能手,自己必須提高功力才好應付。興奮的是能演出自己創作的人物,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做功,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一件幸福的事。藉此和大家分享編演的點滴。

我在編寫《珍珠塔》<投親>時,特別透過方卿講出「母親臨終之時,叮囑我到姑蘇投靠姑母,加上表妹份屬未婚,姑母定必照顧,唯想到姑丈富甲一方,我如今窮途落拓,難免招人白眼」可見方卿心底親近姑母,懼怕姑丈。誰知在門口先遇到的姑丈,卻對自己百般憐惜。方卿從初始的戰戰兢兢,至此有一個很大的情緒轉變,然後又愧於自己未備壽禮,卻得到姑丈的安慰,這久違的溫情,令方卿驟獲依靠。所以去見姑母時才有「難得姑丈情深義重,未因我家遭巨變將我嫌。姑母更比姑丈親,當憐此飄零孤燕」的想法。

正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眼前的姑母竟然與義重的姑丈對他態度大不相同。她先送女披和冷糕點,希望方卿知難離開,而方卿是由最初的不信,一再下禮求姑母借錢上京,最後明白了她有意刁難,先是憤然欲走,但卻想到母親臨終的囑咐,只好忍氣吞聲,再三懇求。誰知姑母不斷數落,算定他無法高中,這是一段長白欖的講白,進哥罵得清楚利落,得到全場觀眾的掌聲回報。因為姑母的絕情,方卿才有「餓死不將陳家欠高車駟馬訪尊前」的氣語,從而令姑母誇下「你若藍袍玉帶到我家,姑母我頭頂香爐,三拜九叩迎俊彥」的海口。

受過姑母的羞辱,方卿對表妹翠娥便多了一份戒心,怕表妹與姑母同樣勢利。這場<贈塔>是男女主角的第一場主題曲,主要透過翠娥的唱詞,安慰了方卿,兩人曾經的情苖再度發芽,連義婢彩萍都給了方卿一絲人間溫暖。想到姑丈是外親,表妹是收養的誼妹,彩萍是下人,卻都比親姑母待自己好,這種人情的反差怎不令方卿百般感觸。因為方卿誓死不接受陳家的接濟,翠娥唯有將珍珠塔和銀票分別藏入棉衣和點心之中。方卿心有愁緒,不明白表妹的一再叮嚀,只許下必不相負的誓盟,就離去了。

這次演出,我重寫了<遇劫>一場,用了一首<禪院鐘聲>來鋪寫方卿一路上的思潮和遇到風雪的情況,應稍能回應觀眾期盼欣賞到跌雪的身段表演。而遇劫的武打,有了詹浩峰的加入,應會更加精彩,希望能滿足觀眾的期望。

方卿再度出現,是在翠娥的夢中,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兩人心有靈犀,一個是無奈屈從母命,準備以死抗婚,一個是身有公務,不能明言身份。夢中互相壓抑住現實的無奈,盡情傾訴心中的思念和愛慕,這是非常浪漫的一場戲。方卿在夢中,也回復了往日的瀟灑,不再是先前那個畏首畏尾的落拓客,對表妹的情意也變得主動起來。反而表妹認定佳期無望,只能背裡愁傷,這和她在<贈塔>時的聰穎自信,正好成一對比。

<回訪>一場,我安排一場漁鼓舞,作為與賊首接應的暗號。為此特別參考了各類鼓舞,希望方卿手上的漁鼓不僅僅是一個說書人的道具,還能提升劇趣。

這次為令故事更完整,我加了一場<擒賊>,把捉拿賊首的過程也表現在舞台上,讓尾場<團圓>可以在陳府大廳中進行,由姑母請出姑丈,想在姑丈面前再羞辱方卿,於是三人在舞台上,又多了一番逗趣的對話。

粵劇藝術在安定繁榮的時候,是錦上添花的生活情趣,而在動盪的時局,卻成為心靈的一扇出口,能讓大家暫時放下煩惱,沉醉在戲曲的美善中。《珍珠塔》是我和天馬2019年最後一個演出,謹以此浪漫愛情逗趣喜劇,祝願各位喜樂常在,香港繁榮安定,明天更好。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傲慢偏執 —《香羅塚》



香港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生先生有一段時期的作品,筆下人物反映了不同的人性弱點,脫離了傳統戲曲賦予男女主角正面道德面貌的規範。例如《一樓風雪夜歸人》男主角的盜嫂行為,《風流文士戲宮花》醉酒出軌事件,《胭脂巷口故人來》女主角的變態瘋狂(唐先生原戲文形容)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香羅塚》,表達了人若心存偏執,將對自己及身邊人帶來無窮禍害,是一個很值得推敲品味的現實主義劇作。

《香羅塚》第一個抱著傲慢偏執性格出場的人物是趙勤,他因為撮合了歌妓林茹香給五品大員趙仕珍的姻緣,得以成為趙的幕府。趙勤心底也愛慕茹香,也曾為茹香買醉聽曲,但為了自己的仕途,撮合了茹香與趙仕珍,卻一直看不起茹香;五年來時常藉故調戲,直到茹香嚴詞指責,仍不知收歛,反認為她是愛上新來的教書先生(陸世科),才疏遠自己。反正在趙勤心中,林茹香始終是青樓歌妓,是任人攀折的楊花。趙勤的行為也直接令趙府上下,認為他對茹香有非分之想,成為他日後被定罪為奸夫的旁證。

《香羅塚》的男主角趙仕珍,出身武備,表面上沒有嫌棄林茹香的出處,愛慕她的溫柔嫻淑。但他自卑於學識不高,加上趙勤煽風點火,令他對妻子和陸世科產生猜忌。因為一條香羅帶,趙仕珍不問情由,直接逼妻子夜赴西廂去勾搭教書先生陸世科,以證二人有染。陸世科留書出逃,證明了茹香的清白,令趙仕珍夫婦重歸於好,但林茹香的淫婦形象,就深深烙印在陸世科腦中。
《香羅塚》第二男主角陸世科,本來就是個偏執的人,對自己身為江南名士,為求三餐貶作童師,深以為恥。他原來敬重林茹香賞識自己於落拓窮途,可惜茹香半夜西廂叩門,令他堅信林茹香是淫蕩婦人,他在公堂上不聽茹香的辯解,更不信西廂叩門是有人在後威逼。在兇器未找到,屍身的頭顱也沒有找到的情況下,就判了茹香死刑,公堂上縣令、知府都貪圖方便,一致定案。
《香羅塚》是一個很沉重的故事,但唐先生卻能以幽默手法,令沉重的題材變得妙趣橫生。例如第一場趙勤正恐懼茹香會告枕頭狀之時,趙仕珍卻突然說茹香為他講了好話,給他升官,這個突變,紓解了全場的緊張氣氛。第二場陸世科自嘲被貓狗欺負,轉頭門外就是夫人夜叩西廂門,門內陸世科驚、疑、恐;門外茹香恨、慚、羞;手執鋼刀的趙仕珍醋、怒、蠻,這幾分鐘的三人表演,煞是好看。
第三場趙仕珍殺人卻用自家夫人的香羅帶綑綁死者,割頭離去。顯示了趙的粗疏大意。淮陽縣令醉中聽案,趙勤勸服夫人不要自殺,卻成了奸夫罪證,縣令胡亂定罪,草草了結案件。全劇只有三娘是冷靜的旁觀者,她帶著六歲喜郎,為母伸冤。

第四場展示了攔輿告狀,公堂大審的粵劇程式,再度看到陸世科的偏執性格。當聽到六歲孩童告狀,不問情由就想走,及至受了感動,接過狀紙,得知告狀人是自己學生,就馬上定下暗中幫忙的計劃。最後發現案件涉及林茹香,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早判定茹香與趙勤有染,處處著意要茹香認罪,毫無翻案復查的想法。這場讓台下觀眾看得非常著急,為茹香不值,也忿恨陸世科的不講情理,不辨是非,空憑直覺斷案,把茹香、趙勤定為死罪,秋後處斬。

第五場的路遇,是趙仕珍回鄉途中巧遇陸世科,道出自己曾逼妻叩西廂門的由來,大結解開,但此時茹香已在獄中病死,返魂無術。陸世科大喜於趙氏未死,卻又大悲於自己親手把恩人定成死罪,追悔莫及。這場戲趙仕珍的武、莽、粗必須盡情流露,陸世科的迂、憨、呆才能令觀眾為他妄斷香羅案的大錯消恨。我心中的趙仕珍正是阮德鏘這樣大大烈烈的感覺,第一次在油麻地新秀演出系列中與我擦出了火花,再次合作,總希望能更進一步,在表現這場戲的喜劇效果之餘,也帶出因偏執而不能持正的沉痛。

第六場團圓,三娘最後的三句話,就是全劇的總結「一個疑心太重,一個就附會盲從,如果不是柴老銓念在三黃金,接木移花,茹香早把殘生斷送」,可見唐先生除了譴責兩個偏執的男人,也歌頌了茹香的善良。善良便有善報,這是中國戲曲的傳統教化意義,也是我熱愛戲曲的原因。


人性本不完美,對人對事,總會有不同程度的偏見,例如長得漂亮的人,容易讓人喜愛,高職厚祿容易獲得尊重,學者講話較具說服力…. 偏見能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最初印象,但偏執就是蒙蔽心眼,不辨是非真假,以個人的喜好判斷人生百態。《香羅塚》內陸世科明明是個謙謙君子、飽學之士,卻因偏執而險害好人,這雖然是戲,何嘗不是人生。

2019年6月20日 星期四

2019年天馬製作《福星高照喜迎春》


上圖是2015我參演油麻地粵劇新秀系列《福星高照喜迎春》的劇照。

《福星高照喜迎春》由羅家英先生與汪明荃小姐組班的福陞粵劇團開山演出,羅家英先生曾解說,此劇由其父親在越南請人編撰,最初有兩個戲名,叫《春風帶得歸來燕》及《老婆皇帝》。到了羅家英先生接手演出,覺得原劇的文字較粗疏,而且欠缺小曲,音樂不夠豐富,於是羅先生請來秦中英先生將劇本重新編訂,改名為《福星高照喜迎春》。

《福星高照喜迎春》的主角沈小福是衙門的文書,工作認真,對妻子情深一片。他的父親是一個老婆奴,也許在耳濡目染之下,小福也非常懼內。小福的妻子孟迎春也有一個怕老婆的父親(孟君祿),而這個父親卻經常背著夫人去嫖娼,於是迎春的母親在教育上,給了迎春一套婦人管治丈夫的必要手段。於是妻子越管越嚴,丈夫為免麻煩,許多本來不重要的事,就選擇隱瞞不講,誤會也越滾越大,終至一發不可收拾。利用輕鬆惹笑的手法,帶出這個警世意義,是我很喜歡這個戲的原因之一。

相對陳季常在《獅吼記》內,思想和行為上都己犯了錯,《福星高照喜迎春》的沈小福卻從未背叛過妻子。小生(孟如玉)是武狀元,卻對青樓女子情有獨鍾,有情有義,更說服父母正式迎娶。這兩個男子,可說是所有女性心中的完美丈夫。但迎春的多疑多思、柳飄飄的高傲報仇,令她們險些失去美好姻緣。對所有不懂得珍惜當下的人,看到她們受到的教訓,也應予以反思。

小福外父孟君祿,因為傾慕柳飄飄,在妓院分別被兒子、女兒及妻子重打,劇情的發展既是按情理而引發連篇笑話,亦巧妙地帶出踏足煙花地沒有好下場的喻義。

尾場小福扮成女人,混入庵堂,用女人的心態去勸服妻子,不要上了別人離間他夫妻感情的當。這時妻子有了孩子,在思念丈夫的同時,也想起過去兩人種種美好的生活,於是驚覺自己不該受流言所迷惑。常說簡單的人生最快樂,多疑最後給自己帶來愁苦。聽信是非而不信自己的至親,也間接造成無謂的惡果。這場戲充滿歡樂,卻也有令人深思的地方。

《福星高照喜迎春》的戲文把夫妻間因愛而生怨,因怨成誤會,誤會解決則更加相愛的過程以誇張手法,投於故事內,前輩演員以其優秀的唱做表演,使此劇成為本港繼《獅吼記》後最有趣的懼內作品。我2015年第一次演出已非常喜歡,轉眼四年過去,才有機會再演。這次天馬演出版,請來我2015年合作過的陳鴻進(進哥)、林汶聲(冰姐)與我合演三個畏妻漢,而迎春則由今年合作較多的盧麗斯擔演,小生由資深演員韋俊郎飾演,柳飄飄則由從未演過這類刁潑角色的靈音擔演,相信會讓觀眾頗為期待。我更為天馬的演出版本填了一首新小曲,名為<捕狐歌>,2016年天馬首演時(當時我演小生),在編曲方面未能做好,大笛聲量太大,令唱詞有點打擾,希望這次演出能加以修訂,為觀眾帶來歡樂的一夜。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2019年5月9日演出《洛神》


曹植在歷史中最受矚目的是他文學上的成就,一篇《洛神賦》引起後人對他愛情生活的無限幻想。唐滌生先生筆下的《洛神》,就是根據野史結合史實,寫出曹丕利用甄宓與曹植的私情,奪取王位的故事。故事的三個主要人物(曹植、曹丕和甄宓),沒有一個得到幸福。曹植擁有愛情,卻失去了王位,更永別所愛。曹丕得到王位,卻成了孤家寡人。甄宓把愛情埋在心海,每天活在惶恐之中,最後以死解脫心靈枷鎖。

我剛演出過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其悲劇原罪在於封建社會的無情,令寒門沒有晉升的階梯,生活的希望被制度蠶食殆盡。而《洛神》的悲劇原罪卻在於權力的爭奪。故事中曹植得天獨厚,文采非凡,雖非長子卻得到父母的獨寵,被曹操擄獲的美人甄宓,也獨對曹植傾心。朝中上下見曹植獲魏王寵愛,也多有奉承,這種種都引起曹丕的不滿和忌恨,埋下謀害親弟,以奪王權之心。

曹植生在王家,自幼錦衣玉食,受盡愛護,對年長過自己的美人甄氏,從喜歡到互相傾心愛慕,順遂的人生,令曹植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對人誠懇無隱,在<嚙臂盟心>一場,對甄宓的擔憂毫無警覺,還嚙臂為誓,越是深情,到被逼分開的一刻,就越是痛苦。我雖然在油麻地粵劇新秀系列演過三次曹植,但都因為時限,而刪了這場戲。這次我補回這場,並為回應<七步成詩>中提到甄宓「淺笑橫波」「掩袖含顰」「挑情媚眼」能恢復子建詩才,希望能在頭場的<嚙臂盟心>加以處理。

與甄宓純真的愛情,卻是曹植人生悲劇的開始。魏王屬意曹植繼位,根本不容他娶一個擄獲的低賤女子為妻,<雀台賜婚>硬拆鴛鴦,對曹植來說已是一個不能接受的打擊,而更甚者是甄宓被賜婚予自己的長兄。情人變嫂嫂,令曹植頓失靈犀,只餘軀殼。明知私會嫂嫂不對,卻不能自己地步入梨香苑。曹丕利用妻子對弟郎的餘情,<梨香苑>設下美人計,激起曹操對曹植的不滿,把曹植貶去淄城,曹丕便安然奪取王位。曹植一周之內失去情人,失去權位,在貶居地終日借酒消愁,過著萎靡的生活。

曹丕登基成帝後,對曹植的名聲仍十分忌諱,欲借招其歸藩承命而除之後快。甄宓被逼修書請曹植歸藩,但信中暗藏警示。唐先生的劇本由陳矯把警示告訴曹植,但我反復看劇本,也細想曹植的智慧,他是真的看不懂嗎?如果真的不懂,為什麼會向德珠講出像臨終前的貼心話,於是引起陳矯要看信的要求?我認為曹植是看懂了,只是面對愛人的呼喚,雖死而無懼。

<七步成詩>對曹植來說有五個情緒過度,第一層是歸藩途中對德珠的感恩和致歉,也表示了對自己愛情的忠貞。第二層是面對昔日愛人相見不相親的無奈。第三層是拚死應對兄長的刁難,幸獲舊愛無懼後果,用色笑恢復才華,以至七步成詩的欣喜。第四層是成詩後清醒過來,對自己當眾與宓妃的眼神交流,會否引來兩人殺身之禍而恐懼。第五層是獲放後在回望宓妃的最後一眼,既是互相安慰,也是有感情之未逝,卻又永別….這是曹植最有劇力的一場,我希望每次演出都能大大提升人物的內心表達。

<洛水夢會>本來與故事無關,只是一首很好聽的唱曲,但放在這裡,卻能讓一直悲沉的曹植又回到少年風流的一幕,與宓姐在夢中翩翩起舞,曹植在頭場的瀟灑重新展現在舞台上。辛苦張老師為此場戲重新排了一場水舞,團友們積極排練,為增添舞台效果傾心盡力。

洛神》是六柱分明的劇目,每個人物都有很好的發揮,曹植不好演,除了第一場,其他各場都悲傷得很。如何把悲傷演出不同層次,是我這次要交出的功課。能與田哥、美玲姐同台對手,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讓我必須更加努力,交出自己最高水準。感謝田哥協助我整理和總監全劇,貫徹天馬一貫風格,利用場景轉換和情節增補,令各場間不用落幕等場,希望大家會喜歡天馬首次製作的《洛神》。


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改編《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演後絮語



未提供相片說明。

謝謝觀眾朋友的支持,4月5-6日演完自家改編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得到許多觀眾的回響,心中十分感動,許多朋友更在問卷中把自己對戲中的意象提出詢問,與其逐一回答,不如撰文與大家分享。

首先感謝有觀眾看出我鋪寫故事,是為補充大家長久以來的疑惑,就是梁山伯為什麼那麼容易死,以及那遲來的三天是否真的影響結果。從我的故事中,大家看到梁山伯在書館兼職抄書賺取薄酬而早已累透壞身子。哈哈!不必問是幫豪門子弟抄功課或是其他。正如香港現在不少人都工作至過勞。第二個問題是,梁山伯初聞婚變,以為心上人負情,很是生氣,後自悔是自己遲來在先,再深思後終於明白「縱非三日遲來,亦難高攀閥閱門徑」。

<樓台會>我最感觸的,除了「飛不過禮教樊籬,游不出封建無形水線」這句前人的名句,就是我寫的一句「早知難成同心願,你還我賢弟若從前」。那一層紗,永不戳破,梁祝會是永遠的好兄弟,情誼永不改變。但祝英台給了美好的希望,卻一手摧毀這個希望,給了梁山伯致命打擊,兩人也再難回復兄弟情誼,這才是最悲哀的結果。正如現代人說的,永遠的閨蜜,好過情侶分手後的陌路吧!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創作,能讓不常看粵劇的觀眾也產生共鳴。梁祝的故事本來在戲曲中,只是一個棒打鴛鴦的愛情故事,但細心一看,它隱含了太多的政治和社會因素,才會得出這樣的悲劇。九十年代徐克導演的電影梁祝,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比如他用魏晉時代男人也愛化妝的事實,來表達人的虛偽。我就用一道虛設的門,來表達封建門第對人心的毒害。從第一場錢塘四公子代表的豪門子弟的形象,每個人都有馬有書僮,是身份的象徵。梁山伯出場卻沒有馬,因為他沒有騎馬的身份。這道無形的門,早早建立在梁山伯和其他學子中間。

戲曲舞台,除了故事,就是看演員如何利用唱做唸打來演人物,寫意和寫實的結合表演,就是考演員功力的部分。<話別>一場,那道虛設的門,第一次出現。<送別>一場,看鴛鴦,打水,看井,觀音廟,過橋等等,都是演員講完就用身體語言表達,這些電影沒有的元素,話劇不用的技巧,就是中國戲曲的特色。所以我不太贊成戲曲舞台太電影化的佈景,我主張舞台寫意,寫實的唱白內容,用演員扎實的功架和表演技巧,為觀眾呈現豐富的內容。

這次在油麻地戲院,佈景不好做,不能在第一場放滿柳樹,讀書三年應是松樹梅林,英台的家也應更美。化蝶應該有花仙和梁山伯的獨舞,然後英台翩翩而至....以後有機會在較佳的場地和充份資源下再補。

我在佈景上的處理,有朋友發現了用心,就是三年同窗,梁的桌上是燈心燭火,祝的桌上是華麗的燈,兩人的對比很強,如果在好的戲院,我會把兩人的桌子用不同物料,更顯示地位身份不同。另外就是我的戲服,一直是沒有花的窮海青,只有兩場說明是祝英台送的衣服,才有雅緻的繡花,這也是我特意的安排。還有朋友看到祝英台的行裝重到好像搬屋一樣!而梁的行裝只是一個包袱,這也有它的象徵意義。

我們過去怪長輩拆散梁祝的愛情不對,但人長大了,就發現長輩有他們的道理。<相送>時,農夫割藕,藕斷絲連,英台問梁會否傷心,梁不明白,就直說藕受農夫的恩,應捨身相報,這就是兒女報恩,引申到<抗婚>那場了。孝義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事,梁山伯拜名館讀書是為重振門楣,不負萱慈厚望,臨死前,他叮囑士九要照顧母親,這都是一個弱書生背在肩上和心中的道德觀。這個戲,我每一個地方都有其隱含的意思,很希望有機會,讓更多的人看懂它。

從第一場進入高門讀書,充滿希望,到最後死在門邊,是最簡單,又最深沉讓人回思的意象。這次許多觀眾都看明白了,我很感動!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2019年3 月17日天馬演出《販馬記》



《販馬記》是我非常喜歡的唐滌生先生作品,此劇雖然是唐先生改編自京劇和其他地方劇種的故事,但其他地方戲曲,現已甚少演出完整故事,只以<寫狀><三拉三扯>作為精品折子演出。

戲曲演出,主要是靠演員的唱、做、唸、打(四功)去演人物,說故事。演員的技藝有時甚至超越了故事本身的價值,令觀眾只記得全劇中某一折精彩的表演。就如《販馬記》的<寫狀><三拉三扯>兩折演出,觀眾喜歡看趙寵代妻寫狀時種種迂腐的逗趣表演,喜歡看趙寵誤會妻子與巡案大人有染,卻又不敢闖入轅門直問其非,急得連紗帽都戴歪了的囧態,於是這兩折戲,成為全劇的重點表演。觀眾甚至忘記全劇的主題思想是人窮志短,貪官當道,案件不能公平審訊的社會現象。

唐先生的《販馬記》就能捉緊主題,把全劇寫得十分精彩。第一場先破題,點出李桂枝姐弟,因後母不容,各自逃亡,自此失散。第二場寫桂枝被趙寵的表伯收留,巧遇前來投親的趙寵,桂枝一改在後母欺壓下的可憐態,擺出大小姐的姿態,令趙寵甚是無奈,這也突出人窮志短的景況。第三場寫到婢女春花被逼向販馬歸來的李奇,謊稱桂枝姐弟已死,李奇不信,春花怯於夫人和奸夫的淫威,自殺身亡。春花代表了社會最低層無助的人民,在權勢壓迫下,只有死亡才能解脫。而她的死亡,就正好讓奸夫田旺用錢收買縣老爺,誣控李奇因姦不遂,逼死婢女,故事的矛盾正式產生。

多數的戲曲故事,男主角都是高中狀元,衣錦榮歸。《販馬記》的趙寵卻只中了十八名進士,獲封七品縣令,小小官職,已令趙寵高興之至。畢竟自己從寄人籬下的窮小子,搖身一變而為縣令,有點出人頭地的喜悅,而且再不用躲租,妻妹也有了生活依靠。第四場就是寫他高中回家,與妻妹移居褒城,也正好是李奇入獄待決的地方。第五場寫到趙連珠無意間幫嫂嫂桂枝重遇父親李奇,並力請嫂嫂向趙寵求助。這一場在寫父女重逢的同時,也利用獄卒的形象,揭露了監獄的黑暗。唐先生筆下的趙連珠,是其他戲曲所沒有的。連珠相貌酷似死去的春花,與嫂嫂(桂枝)相依為命,令桂枝更多了幾分親切感。她見嫂嫂為父親冤案難過,主動為嫂分憂,後來用計令三春認罪,並捉弄哥哥,一個活潑聰明,智勇俱備的人物便活現紙上。

唐先生鋪寫的趙寵也是被後母驅趕,走投無路,因為與桂枝的身世背景相似,所以才更明白妻子的苦況。<寫狀>表現的是一個膽小怕事,做事謹慎的小官員,為了幫妻子申冤,想出讓妻子女扮男裝,前往巡案府堂告狀的辦法。這一場的劇情很簡單,就全看演員如何把趙寵的迂腐可愛表演得好,但又不會失去為妻寫狀的嚴肅主題。

告狀後的<三拉三扯>唐先生寫得十分精彩,趙寵見妻子告狀,有入無出,心生恐慌,前縣令說這是孝敬上級的最佳禮品,諷刺世道荒誕不經,多少人為達目的,把人倫道德全抛腦後。而趙寵這個小官員,在上級的尊威下,亦步亦驚,可謂是唐先生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最後趙寵知道巡案是舅,沾沾自喜,認為郎舅關連,對自己一定多有幫助,這既側寫了趙寵小巿民的心態,也突顯了官場上裙帶關係的常態。最後壞人落網,罪有應得,全家團圓當然是傳統中國戲曲的多數結局。

唐先生筆下的《販馬記》沒有特別華麗的曲詞,也沒有大段生旦對唱的套曲,卻透過故事鋪排和人物刻劃,勾勒出明確的主題思想,讓台上每個演員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個戲能歷演不衰,除了前輩名伶的精彩表演,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因為這些作品清楚表達了部分古今相同的社會意義。希望這次前來欣賞演出的觀眾朋友,能感受唐先生鋪陳這個故事綿綿相扣的心思,以及非一般生旦愛情戲的魅力。

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2019年3月16日天馬演出《獅吼記》




《獅吼記》(原名《醋娥傳》) ,由唐滌生先生編撰,陳錦棠先生、吳君麗小姐開山演出。後來改名《獅吼記》拍成電影,由任白擔綱演出,此後成為家傳戶曉的唐氏喜劇。雖云喜劇,卻亦道出了長久以來男女對伴侶的不同期望,就是女子總望「願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但男子卻希望「左右逢迎皆在抱」。沒有能力而且地位比男人低的女子,就終日惶恐不安,因猜疑而生試探,繼而想出各種防止丈夫出軌的手段。地位高過男人的女子,就直接強權控制,但往往她們的丈夫更想得到溫柔的懷抱。於是就像唐先生筆下《獅吼記》家僕柳襄所言,如貓捉老鼠,再惡的貓也會有讓老鼠偷食成功的一天。《獅吼記》中陳季常、桂大人和皇上,一個比一個地位高,但三人都是表面懼內、心有不甘的人,一場男女鬥法的喜劇,卻也是生活中一世的學問。

《獅吼記》內容講述北宋黃州太守陳季常與妻子柳玉娥是恩愛夫婦,但當時文人在花街柳巷與歌妓對飲尋樂之風甚為流行,玉娥憎惡此風,並嚴厲管束丈夫。季常好友蘇東坡對此看不過眼,與堂妹琴操合謀要令玉娥下堂。玉娥拿著休書到刑部去告陳季常無理休妻,刑部侍郎是玉娥姑丈,其妻是郡主,對夫管教亦嚴,季常無奈之下,到金殿請主上幫忙,帝主卻也是畏妻一族,於是弄出笑話連篇。

我曾在油麻地新秀粵劇演出系列獲田哥(新劍郎先生)派演過此劇,分別擔演過陳季常和蘇東坡,對兩個角色的演繹法有了新的理解和體會。陳季常畏妻卻也愛妻,有妻美而多才,誰個不愛。因為劇本沒有了電影中陳季常夫妻恩愛的片段,所以陳季常在劇中第一場上元燈會,在表現怕老婆之前,必須先流露夫妻恩愛的關係。第二場應邀赴會,臨行之時更要表達對妻子的愛護和忠誠。到一步步跌落東坡設下的胭脂阱,才能博得觀眾同情。

蘭亭之中,季常初尚記得臨行時對妻子的信誓,但美色當前,加之一陣風雨,便把誓言忘得一乾二淨,更把碧玉錢贈予琴操作為定情信物。這個部分我認為不可嬉皮笑臉地送出,因為玉錢是帝后所賜,隨便轉送可能招來大禍,作為太守的季常,如何在美色的迷惑下,不自覺地送出玉錢,才又逗趣,又符合人物性格,這是要用心處理的事。

跪池是《獅吼記》的精髓部分,兩夫妻原來的恩愛狀,平日季常受罰的習慣,都要有所表露,才不致於是一個悍婦對待懦夫的情景。所以我常認為演《獅吼記》最難是演柳玉娥的花旦,要兇得起,卻又要有令人憐愛的地方;要有超越男子的才華,卻又須具女子溫柔,才能令陳季常又愛又畏,令宋帝讚之為「色艷才高」。

這次演出柳玉娥的演員是盧麗斯,她外形溫婉,但演技了得,曾見她演出《白兔記》李大嫂,那股狠勁也是入木三分的。這是她從演以來首次在劇場演出柳玉娥一角,對她來說也是挑戰。

因應本團一向利用中幕及前置景幕,一邊演出,一邊換景的做法,我除了安排下中幕的位置,也為琴操加了些戲,令觀眾一氣呵成地看故事。而尾場<呷醋留芳>,我也作了一些整埋和修訂,希望能更突出柳玉娥才高能辯的個性,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