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一劍能消天下仇》之二

《一劍能消天下仇》的馬庸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真正身分,而馬茂陵亦不喜歡這個養子,並把馬庸自小困於磨房磨米度日,直到自己的官位越來越高,因怕流言蜚短影響其官場聲譽,才在馬庸十九歲那年奏請皇上,也給馬庸封了個官職。這一年,馬庸離開了磨房,經常出入皇宮,與宮廷樂女管清薇相識,情投意合,相戀一年。可以說這是在馬庸人生的首二十年中,最歡愉的一年。

馬庸第一個出場是月夜與清薇相約在宮苑會面的情景。處理馬庸的出場,首先考慮的是衣飾,他的身分是將官,衣飾必須能顯示身分,因為是夜裡相約情人,也不便穿正式的官服,該以便服為主。再想到他被父親一直困在磨房,好不容易才有了身價,他的出場需要氣宇軒昂,卻不能給人過於威武張揚之態。經總監李奇峰老師同意,服飾該以既淡雅又能表示自己武將身分的為佳。出場的唱段是爽二流,代表了馬庸歡愉以及急於相見的心情。馬庸來到相約之地,只見琵琶落地,佳人淚眼迷離,初以為清薇為自己來遲而生氣,當他得知清薇被公主責難而感好夢難圓時,馬庸亦心生恐懼。唱詞中「聞語百愁煎,鋒芒乍斂,心恨玉樓刁鳳,欲鎖痴鸞……只怕多情紫雁,難護樂苑嬋娟,情海波瀾,呢對鴛鴦被浪捲」諸句,可見馬庸對自己的地位和能力非常了解,他並無把握能保護自己的愛情。清薇感受到馬庸的難處,決定離他而去,馬庸捉緊一絲希望,追回清薇,以「在朝廷我亦是權臣後裔,豈容她奪愛專權」為由,希望能對情愛有多一分的挽留。

正在此時,馬庸的兄長,即馬茂陵的親生子馬源出現,指出清薇是他帶入宮苑一手栽培,不許馬庸接近嬌花。這事情,相信馬庸是知道的,相反自己和清薇相戀一事,其兄定不知情。所以馬庸見到兄長到來,應該先是愕然,然後有一絲歉疚,所以我選用了很禮貌的語氣,向兄長解釋恩情不能代替愛情,並告之清薇已與自己相戀一年。結果當然馬源不接受現實,而父親馬茂陵剛好到來,他無視清薇意願,就把清薇許配了自己的親生子馬源,馬庸看在眼裏,終於爆發了一句:「我倆同是你親生骨肉,阿爹何以處處咁心偏,廿載冷暖慈懷,你分明將兒看賤」,這該是馬庸第一次表現對父親的不滿,所以令茂陵也生氣了,順勢大罵了馬庸一頓,這時候馬庸並無一語回應,便要以面部和肢體的細微變化來表現心中的悲怨。面對父親的不公,兄長的進一步的奚落,馬庸說道:「阿哥,爹爹年老我唔怪佢……」最後打跌了兄長,被父親再次痛斥,馬庸仍是聽話就範,跪下認錯。可見編劇有意塑造馬庸純孝的形象,所以在同一場後段,當父親以割斷父子情來強逼馬庸娶公主,馬庸無奈就範的情況才有說服力。

新婚三日,馬庸每日買醉不見公主,並決定把那夜花園還未講完的話,向清薇細訴一遍,於是在醉中鼓起了勇氣來訪這個長嫂。馬庸醉中的一番話:「我恨盲婚,都只為忘情盡孝,跳不出環境範圍……我唯有夜夜分衾,寧甘孤寂,粉蝶不著花迷,嫂呀,今世我難與你比翼雙飛,唯有期諸來世」看到,他並不是前來與清薇敘舊情,而是向長嫂訴說自己無力改變現實的無奈,而夜夜與公主分衾,既表達了無愛難以成婚,也算是自己有負舊情的唯一補償,除此之外,他便什麼也做不到了。可惜聽到這番話的並不是清薇,而是剛好去找清薇閒聚的公主,公主氣上心頭,對馬庸進行了一番打罵。馬庸面對公主打罵,根本毫不在意,也不加辯解,倒是清薇出來見狀,加以維護,並誤以為馬庸真的不顧禮教,為舊情而來找自己。加上馬庸一直不反抗,卻因為公主指責清薇「不畏藩籬禮教」,馬上回應公主「無據無憑,不能將阿嫂名譽抵毀」。一片愛護之情,更令清薇感動。此時蜀帝命馬庸任三軍主帥,領兵攻打漢國,無論父親和兄長如何規勸,馬庸就是不肯,唯是嫂嫂清薇一勸,他馬上答應。在其他人眼中,對這叔嫂舊情未了之事,都起了疑心,只有馬庸心中明白,自己辜負了清薇的愛情,所以清薇叫他做的事,他當會馬上答應。為此,更加深了清薇對馬庸一番深情的誤會。

戰場上與馬庸對陣的,剛好是其生父薛方城。二人陣上相認,馬庸得知自己本是漢國人,卻助蜀國攻打自己的鄉親,養父更明知生父在世,還暗地叫自己殺盡姓薛的人。這一剎的痛苦,當比原來失愛逼婚的情景更難堪,所以馬庸請求生父帶自己回歸漢國。生父卻道明,漢王絕不相信一個曾攻其數十城池,殺其多名大將的敵國降將。無奈之下,馬庸只好決定從此棄甲,回到兒時生活的磨房,不再效命蜀帝,攻打漢國,過著避世生活。這個安排相信也是唐先生的匠心所在,所謂世上繁華皆一夢。馬庸在磨房的十九年雖無歡欣,卻也並無愁恨,這顯貴的一年,令他飽受愛人另嫁、自己逼娶、養父逼自己騙殺生父,並作朝廷鷹犬殺害自己鄉親的殘酷經歷,這種種打擊,在舞台上如何表現,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