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改編粵劇梁祝是因為任姐及李寶瑩小姐的唱片版<映紅霞>裡面一句「飛不過禮教藩籬,游不出封建無形水線」,道出了千古以來基層人士的無奈,更令我深深地感受到梁祝的故事並不限於愛情的無望,更多的是展現了沒有強大的背景支持,面對殘酷的社會打擊時,那是多麼的無奈。於是我保留了<映紅霞>一折,再全新編寫其他場次,成為天馬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第一場的<結拜>,我安排其他士子都騎馬而行,唯山伯徒步而往。是為突出山伯是没落了的士子,已沒馬可乘。然而他一心要重振家聲,想家人也盡力自小給他很好的培育,所以他精通六藝,能把馬拉住,救了險至墮馬的祝英台。這一場的山伯對人生充滿希望,能入讀名校,令他感到光明的前途正在候他踏上。
第二場<話別>,三年的書館生活,山伯終於發現,書館之中,只有英台以誠相待,自己與世家子弟終是格格不入。他對英台的一份真情,也是深得連自己都不自覺吧!明知不應該與紈絝子弟作對,為維護英台,不惜被打罵,都要替英台出頭。當他對英台講「我就被人欺負慣了,但我不許別人欺負你」,山伯心中是對弟弟的無限憐惜,而英台卻早已情根深種了。
第三場<相送>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把梁祝二人三年的相處點滴娓娓道來,排演時,當英台借代九妹為媒,囑山伯來提親時,我決定在舞台上讓山伯把英台幻想成少女模樣,並現出少年羞澀的表情,想到能與像英台一樣的女子結合,心中一時激動,所以就答應了。而英台的女性形象,也從此扎根在山伯心中了。
第四場<催歸>,我非常在意這一場的佈景,同窗時候,英台的枱面是有燈罩的枱燈,很好的文房和茶具。山伯枱面就是燭台、舊文房和一大堆待抄的書。在這一場必須把英台枱上的東西搬空,山伯回到書館,看到空無一物的書枱,自言自語道「英台已回家了」。我在設計這句話的時候,心中很難過,唯一的知音不在了,身邊都是看不起自己的人,日子該怎樣過呢!這個場景一直到第三次演出才達到我的想法,希望這次觀眾能與我一起感受這份淒涼。山伯沒有應英台的邀請,馬上收拾行裝去提親,可是當師母說出,英台就是九妹的時候,山伯整個人懵了,那個弟弟和他心中幻想的九妹突然重疊在一起,而更重要的是「縱然世人嫌我,唯英台敬我重我,絕無相嫌之理」,到了這裡,山伯終於明白自己對英台的感情,早已超越一般兄弟。他不去提親,除了覺得自己不配,更真實的應該是九妹始終不是英台,如今這層紗窗終於穿破,山伯才抱著狂喜趕赴祝家。
第八場<哭墳>,是英台對蒼天的控訴,也是對山伯的愧疚。如果她不給山伯希望,山伯也許就不會死了。但愛情到來的時候,人總是不清醒的,總以為自己能衝破一切障礙,得到心中理想的愛情。
謝謝妳的分享,使我對此劇更多些認識呢!
回覆刪除多謝支持,希望你親臨賞戲
刪除多謝支持,希望你親臨賞戲
刪除這個新編戲我看了三次,每次與不同的花旦合作,你編的唱詞及演譯,都能感動我,真是百看不厭!
回覆刪除多謝。這也是我很喜歡演的戲之一。
刪除在劇場觀賞《梁山伯與祝英台》,就像閱讀一本活動的文學作品。謝謝再次分享編者的舞台心聲,相信今次入場又會有另一番滋味!
回覆刪除這次演出,是我對這個戲的新體會表演,希望感動了你。
刪除不單是我,相信全場的人都被感動了。一部十分出色的作品!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