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淺談戲曲美學 : 精、神、氣

 



常聽前輩戲曲老師講到戲曲演員必須具備「精神氣」,演出人物的精神,呈現戲曲的氣韻,達到好演員的標準,才能吸引觀眾。但如何演出人物的精神?怎麼樣呈現氣韻?按《中國戲曲通論》[1]引述川劇前輩表演藝術家張德成先生說過,戲曲演員創造角色,要「飾其衣冠,假其口吻,傳其神情,肖其肌膚,仍其氣質,神乎其技。」而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胡芝風老師曾說「戲曲表演的誇張、變形,不僅僅是為了放大觀眾的視覺或聽覺形象,使觀眾聽得明,看得清,更是為了表現事物內在的本質的真實和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2]。」這些相信是對戲曲「精神氣」一個比較概括的論述。

以上對演員修為的要求,從事戲曲研究者,或資深藝人,自是能予體會。但對於初入門學習戲曲的青年和初看戲的觀眾,就比較難於理解。今天我嘗試簡單闡釋戲曲美學中,精、神、氣的意思,讓大家能客觀分析演員的表演水平,提升賞戲樂趣。

精、神、氣,可以理解為演員表演人物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精準」,這是指演員的基本做功能力,從手、眼、身、法、步(五法)的運用,動作角度的協調性,武打的節奏,腰腿把子的運用等等技能,能否予觀眾一種美的感覺。而這種美的感覺,有一定的標準,如小生的站姿、花旦的步姿、不同人物用的指法要求,不同人物拿兵器的角度等等,在演員的學習過程中,已有一定的標準。但因為演員的藝術成長和領會,有些也會在標準上作出不同的藝術改變,成為各家各派的特色,例如京劇大師蓋叫天先生(活武松),他的拉拳動作,比一般放在腰部的位置要高出很多,而且經常作一順邊的扭身亮相(見附圖),本來是很彆扭的姿態,在蓋先生整體(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下,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特而富美感的形象,於是成為一般標準以外的一個派別。又如站姿,戲曲小生站姿一般都來自京崑表演,其中一隻腳的腳跟落地,腳掌向天45度翻高(見附圖)。但粵劇大師任劍輝女士,卻會整個腳板壓在地上,翻出白靴底亮相(見附圖),自成一派,而且承傳甚廣。兩種站姿雖然不同,但各具美態,可見動作的美,在客觀標準之下,也有變化及發展。只要能讓觀眾覺得美,就達到了演員表演的第一要求「精準」之美。[3]

第二個表演層次是「神情」的要求。就是演員的面容必須能表達人物的情緒,再配合動作,把情緒傳達給觀眾。簡單來說,就是人物在舞台上每秒鐘的喜怒哀樂,都要呈現在面容之上。同樣一個指向前方的動作,到底是高興的指?期盼的指?悲傷的指?還是無奈的指?演員必須能清楚把人物內心的感受傳遞到觀眾眼前,感染他們。特別是同台其他演員在唱做時,自己所演的人物,到底該有怎樣的表現,這一項最考演員,不做會讓人覺得面癱,做得過了,會搶戲。記得有一次看演出,主角的妻子被昏君害死,主角的手下憤而勸主角叛變,手下的神情比主角更傷心,我當下的想法就是到底誰死了妻子!又記得一次看一個劇中夫妻對打的戲,丈夫負了妻子,妻子前來報仇,作為觀眾,我的預設想法是丈夫應該面帶愧疚,處處讓著前來尋仇的妻子,而妻子恨中有愛,應該是一直傷心難過的。結果舞台上「打到飛起」,互相都似乎要置對方於死地。這一場精彩的武功表演,引得觀眾掌聲雷動,但是否能達到表演的「神情」要求,則有待商榷。我認為在個人表演能達到傳送情緒的同時,又能配合台上其他演員,釋放恰當足夠力量,把自己的角色情感,準確地呈現,就是「神情」之美,這就比光是「精準」要難很多了。

最後,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氣」。在劇場常聽觀眾朋友說台上某某演員很「靚」,我不清楚觀眾指的是演員本身很「靚」,還是其演出的人物很「靚」。在我看來「靚」是表象,「氣」是內含的氣韻和氣質。即如呂布和周瑜都穿粉紅蠎戴紫金冠,演員怎樣一出場就讓觀眾知道演的是什麼人物,這就是「氣」的所在。呂布是梟雄,呂布出場必須帶有野性,看貂蟬要有輕佻重色的表演,軍事上浮躁不羈。周瑜是儒將,舉止端正,望小喬深情而愛憐,軍事上機謀持重。同一件戲服,穿出不同人物的氣質,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氣場,這就是戲曲韻味所在,也就達到張德成先生所說「飾其衣冠,假其口吻,傳其神情,肖其肌膚,仍其氣質,神乎其技」和胡芝風老師所說「表現事物內在的本質的真實和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的境界了。




 



[1] 《中國戲曲通論》張庚、郭漢城主編,何為副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第429頁。

[2] 戲曲藝術二度創作論》胡芝風著。中國戲劇出版社。第113頁。

[3] 蓋叫天先生及崑劇《牡丹亭》劇照截自網絡。任劍輝《牡丹亭驚夢》劇照借用任劍輝研究計劃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