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邊賞邊寫」論戲曲評論

 


戲曲作為中國獨有的表演藝術,在弘揚承傳的工作之外,我們必須注意培養新一代觀眾,讓舞台表演能夠獲得關鍵數量(critical mass)觀眾的欣賞。為做好培養新觀眾的目標,我不時去學校做戲曲導賞講座,也感謝聖保祿學校的邀請,一直擔任中一和中二班的茗藝科教師(校本自設課程),讓我可以設計一套戲曲文化教程,把戲曲以及粵劇的觀賞方向,種在青少年的心中,希望每位上過課的青年,都能稍稍領略欣賞戲曲的方法,將來會成為粵劇舞台的觀眾。

除此以外,創作接近現代社會觀念的新劇目,嚴謹製作每場演出,令粵劇表演更具時代感,吸引新的觀眾,也是我一直堅持努力的工作。在一次與朋友的聚會中,提到內地很流行戲曲評論,特別是新創演的劇目,總會有不同界別的朋友透過不同渠道作出評論,這樣除了能給辛苦製作的團隊和演員鼓勵,也提供了改進和提升的方向給編劇、製作人和演員考慮。為什麼香港甚少人寫戲評?既然希望戲曲能吸引年輕觀眾入場,為什麼不聽聽他們對演出的意見?我深感其言,於是接納朋友的意見,利用即將上演的兩個新劇目《東龍傳》和《潘安》,舉辦一場學界戲評比賽。感恩在朋友的接洽下,獲承希家族辦公室贊助活動經費,我負責找協辦單位及邀請評審,有感活動極具意義,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音樂研究中心當下答允協辦,而在香港文壇饒富盛名的梁寶華教授、潘步釗博士、朱少璋博士也馬上應允出任評審。

因為比賽設限定字數,要在有限的篇幅內要寫一個全面的戲評並不容易。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向參賽者介紹一下賞戲的方法,以便大家撰寫戲評。首先戲曲作品必須有流暢合理的故事,讓觀眾看得明白。至於故事能否每場都有矛盾和高潮,又或是為下一場埋下的伏線是否精彩,結局是否在情理之中,卻又意料之外,這都是觀眾看故事時要注意的部分。

戲曲是表演藝術,演員唱、做、唸、打的技巧是必然的欣賞項目,青年人未必會懂得分辨這些技藝的優劣,但卻能從嗓音、情感去分辨演員的唱情表達,也能理解唸白是否清楚,武打功架是否合符人物當時所面對的環境和心情。最重要的是做功,演員的喜、怒、哀、樂能否從身段和面部表情,傳達到觀眾心中,牽動觀眾情緒,讓觀眾同喜同悲。而更進一步的是演員能否演出人物應有的氣質,在感情的表達上有沒有層次的變化,能否利用眼神和面容向觀眾傳遞內心的活動等等,都是值得欣賞的地方。

除此以外,要欣賞的就是戲曲舞台的輔助元素,如音樂鑼鼓是否悅耳,戲服化妝是否美觀,道具、佈景和舞台燈光是否配合劇情需要。最後就是舞台管理的問題,如咪的開關是否準確,場景的轉換是否流暢,換景太慢會打斷觀眾賞戲的情緒,但太快又會否令觀眾失去對上一場演出作出回味的時間。這都是可以點評的事項。

著名本港藝評家塵紓在藝評(Artism20146月號「我是藝評人」中說過,作為藝評人,必須具備五項條件,其中第一條說道「各門藝術,均有其評騭準則,藝評人須以適用的準則品評,切忌罔顧準則而主觀置評」。希望我這篇博文能為準參賽者提供戲曲的初步「評騭準則」,希望各位同學踴躍參加,不肆意吹捧,不妄作批判,誠意點評,不論褒貶,均能提出例證,在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外,也讓我們的新劇獲得寶貴的意見,以便將來進一步修訂改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