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二度演出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洛神》

油麻地戲院粵劇新秀演出系列踏入第四個年頭,經過前三年的培訓與實踐,我蒙六位總監施教,在粵劇舞台技藝上,可說獲益甚豐我亦時刻提醒自己必須珍惜每個學習機會,在新一年演期無論參與演過或未演過的戲,都要認真研究,提升唱做技巧向更高的藝術層面邁進。

 

由田哥總監,我與文雪裘合作演出的洛神,即將在2015年8月89日演出。這個戲我曾在2013年8月經旭哥總監排演過。回看兩年前的演出影片,想起當年旭哥傾力教授,但對於唱做仍屬幼嫩的我,似乎未能演出一個睿智瀟灑,更有機會成為一國儲君的人物應有的氣派和傲氣。因為演出版沒有了頭場盟心的劇情,首次演出我只戲文中一出場就被奪所愛的情,令人物一直處於弱書生的形象,忘記了曹植這個人物原有的驕傲和貴族氣質。

 

這次排練時,田哥一開始就提醒我,演曹植絕不能太書生氣,他在滿懷書卷的氣質中,還須要有王者風範。劇中曹植的首個出場,是踏著高邊鑼滾花鑼鼓上,高邊鑼是粵劇袍甲戲的指定鑼鼓,以顯戲場之威,人物的功架關目稍有不逮,便會被重型的鑼鼓聲壓了下去。排練時頓想起八和會館早前特為我們安排鑼鼓課,導師高潤權先生曾說到洛神曹植與曹丕兩個出場不同鑼鼓點運用所染的不同氣氛,與人物形象,希望這次能好好利用所學,走出王子的氣度。

 

曹植被逼與德珠成婚,始終難忘舊,因為宓妃的一封信,他赴會梨香。因為戲文中宓妃有一句「子建,點解你好似傻左甘你往日既風流瀟灑去左邊呢」,而曹植的回應是「我往日既風流瀟灑都係你出嫁既時候,俾你帶走曬啦」,有過實踐,再經田哥提點,此時的曹子建,仍有自恃即將成為儲君的少年傲氣,對失去所愛除了哀傷,更多的是憤怨,所以我這次演出將以較爽快的節奏演唱「你嫁去我一點靈犀」這段緊接的二王,以表達曹植初嘗失意那忿忿不平的心情這場戲的二王唱情,與<歸承命>出場時的二王,有明顯的分別。

 

<承命>是曹植被貶到淄城已有一段時間,在失去所愛,失去至親信任的雙重打擊下,眼看兄長曹丕使計坐上帝位,自己性命堪。他酗酒忘憂,才思大不如前,也許他暗暗感到才高過主,自己的日子將更不好過,所以才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酒徒,以令曹丕放下戒心。因為酗酒,曹植身體大不如前,說話和表情都要有中酒毒的狀態,那種腦海空白,目光失去焦點的情況,必須要表現出來。

 

此時的曹植相比當年在梨香苑私會宓妃的子建,已成熟得多,可是他對宓妃的深情,卻始終如一,當年因為一相邀,他不顧禮教之嫌,趕往梨香苑,私會自己的長嫂,如戲文所言「我都唔知自己點解會來,但我始終來咗」可謂一語道破少年人對愛情的義無反顧。及後,宓妃站在曹丕那邊,間接令曹植失去父親的信任,被貶去淄城,曹植並無責怪之念。如今曹丕為除後患,借為父奔喪之名,招返已封於外的各路親王,他們逐一殺害。

 

曹植自知回返帝京性命難保,卻再次因為宓妃的一封信,而決定歸藩。即使看透宓妃在信中隱含勸阻,卻還道出「我重差幾步就可以見到宓妃,我點都唔會將此行的心情打淡」這是一句為情無寧死的話,可見編劇賦予了曹植在此劇中何等深情的形象。演員既要表現酗酒的病態,又要流露一往情深,所以說這個戲的子建真不好演。

 

在銅雀台的試才大會上,唯一能救曹植於死亡邊沿的就是宓妃重向曹植投以往日的情態,曹植在千均一髮之際,看到宓妃的笑臉,回憶起往昔兩人的愉快時光,才驟現,七步成詩。宓妃的情態不但喚醒了曹植的才華,也讓曹植的精神回復正常,此時的曹植才真切體會到自己生死難卜,盡洗酒患的呆滯,換來滿心驚惶,直到曹丕讓他離開,他還未敢肯定真假,所以田哥要求詩成之後一直顫抖,脫身時急步而行,在出門時一個墊步,好在有德珠在門外扶住,否則就要跌地的動作,以示曹植當時慌亂無助的心情。這個顫抖的動作,也是對演員的一大考驗,因為七步成詩後,曹丕會有一段長花,更有水波浪動作,曹植頭戴紫金冠,身穿蠎袍,要保持一直顫抖,需要用暗勁,而且還得平均用力,不能讓觀眾看出抖動時,力度不均的情況,不知我的演出是否能達到總監的要求!忐忑!)

 

<洛水夢會>是一首優美的唱曲,與原編劇編寫的洛神末場有別,演員只能按<洛水夢會>的唱詞,把這一折戲與前文分拆開來,揣摩曹植因念故人而撰洛神賦的心情,一段人神有別,縱然相愛卻不能相守的尾聲。寄望這次演出在唱和演的技巧上,能突破兩年前的自己,有所進步和提升。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看旭哥演出《福星高照喜迎春》-略論沈小福


《福星高照喜迎春由羅家英先生與汪明荃小姐組班福陞粵劇團開山演出,羅家英先生曾解說,此劇由其父親在越南請人編撰,最初有兩個戲名,叫《春風帶得歸來燕》及《老婆皇帝》,到了羅家英先生接手演出,覺得原曲的文字較粗疏,而且傳統粵劇劇本欠缺小曲,音樂不夠豐富,於是羅先生請秦中英先生將劇本重新編訂,改名為《福星高照喜迎春《福星高照喜迎春的故事屬於喜劇系列,成為各劇團新春演出以及神功戲戲寶之一,歷演不衰

 

此劇與《獅吼記》三個懼內的男士有相像之處,但《獅吼記》講的是三個極尊榮的人物(皇帝、尚書和太守),而《福星高照喜迎春講的是三個身份普通的男士而且主角沈小福從無拈花之心,對妻子情深一片。真正有意宿娼的是女主角的父親因為一場誤會,造成男女主角分離,最後在歡笑聲中釋疑團圓。細心看來,發現編劇在喜劇的歡鬧中,賦每個角色鮮明的形象和個性,無論主角、配角甚至侍俾,都有個人發揮的機會,所以不同劇團演出,便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

 

2015年7月17日適逢天后寶誕在坪洲設戲棚酬神,看到由龍貫天擔演《福星高照喜迎春的沈小福,情韻皆備,令我對沈小福這個人物,有了更確的理解

 

首先小福很懼內,從出場的小曲《倦尋芳》中「妻房平日行止管束嚴,怕風波,忘困倦,繞長徑,免留連」便略窺一二可是一個「怕」字,演員的表情是厭惡、惶恐、無奈還是嘴角帶笑,便表達了對妻子不一樣的情感。這一晚,我看到旭哥的表情是面容含笑,無奈中表現了對妻子的一片真情。隨著《倦尋芳》的音樂,只見旭哥越走越急,以身段功架,表現「燕鳥回巢心似箭」的戲文要求。

 

然而小福也有其傲慢的一面,他看不起青樓女子,覺得妓女柳飄飄以文武功招婿,是對天下男兒的侮辱,於是射下珠鍊,破了巧聯,留下「妓女煙花原下賤,敢將色相辱尊嚴,我不是有心來作武陵人,不過為天下男人爭體面」幾句話,便揚袖而去。這幾句話,既反影響了人物全無獵艷之心,也埋下了與柳飄飄結怨的禍根。旭哥在揚袖離開後,步向台口,猛然想起己逾歸時,惶恐驟至,頓時冒出一句「弊啦,遲曬,老婆實鬧死啦」,與之前射珠鍊時的道貌岸然,產生強烈對比,在不脫離人物性格的情況下,帶來喜劇效果。

 

第二場,講小福遲歸,妻子在家中坐立不安,小福百詞莫辯,被妻子無理責罰,不作反抗這場戲,旭哥既流露了男士為怕多事,諸事隱瞞,卻又口甜舌滑,令妻子哭笑不得的情狀。另一方面看到妻子對自己真切的關懷,又不禁心悅順服,對天盟誓,永不變心,表現大丈夫對家庭的承擔。把夫妻間因愛而生怨,因怨而更加相愛的過程以白描手法,娓娓道來,加上粵劇在演繹上極生活化特色,令觀眾看得尤為投入,趣味盎然。

 

第三場是小福無奈被外父強逼拉到妓院,協助外父得到柳飄飄的垂青,並再次因為一句「青樓污穢地,非我願來臨」得罪柳飄飄,令飄飄產生非報此仇的念頭。此場是丑生重頭戲,說到小福外父孟君祿,因為傾慕柳飄飄,在妓院分別被兒子、女兒及妻子重打,劇情的發展既是按情理而引發連篇笑話,唱做要求甚高,亦巧妙地帶出踏足煙花沒有好下場的警世意義。

 

第四場是小福回到家中,不見妻子踪影,心中不安,待得妻子歸來,欲要解釋,卻被外父嫁禍其貪戀煙花,涉足青樓,一波未平,柳飄飄又裝著大肚來到沈家,說與小福有染,小福自覺受屈,卻又苦無開脫的證據,妻子一氣之下離家出走。這場戲,旭哥飾演的小福完全處於被動,其他人越是癲狂無理,他就越是正氣凜然,強烈的對比,令觀眾對小福產生無比同情。

 

第五場是小福與父親及外父,三個男子在街頭四處尋找出走的妻子,不覺已數月。此時幸遇巧婢玲玲,提出叫三人假扮奶媽接近三位夫人,為一家團圓,三人決定依計行事。此時小福的舅郎戰勝回鄉,在街頭憤然責罵柳飄飄騙感情,飄飄自覺木匠擔枷,害人終害己,相信這亦是編劇刻意帶給觀眾的訊息。

 

第六場是小福裝成女兒身,在庵堂內向妻子訴說原委,令妻子明白自己確實枉了丈夫。旭哥本尊十分高大,裝起女身便已令人捧腹不已。旭哥說過這場戲的重點是在開始時,無論唱做都要很女性化,既是為因應劇情所寫,以女性心理去說服妻子,亦為觀眾帶來喜劇效果,而當要說明自己就是小福的一刻,必須有一個突變,那一剎間的男女身份變化,會讓喜劇效果推上高潮。旭哥當晚的演出達到了他所講的效果,令場觀眾喜極鼓掌,以表認同

 

2015年8月6至7日,有機會在油麻地新秀演出系列中,飾演這個戲中的沈小福。作為坤生的我,最困難的地方莫過於扮奶媽去說服妻子的一段,如何能達到像男扮女裝的趣味?然後在身穿女服,但表現卻要能說服觀眾,演員已回到沈小福的大丈夫狀態?看過旭哥的演繹,更蒙其親自指導,信心自是增,初作嘗試,希望能演繹出沈小福對妻子的深情及發揮這個人物為觀眾帶來的歡樂。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改編粵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2015年8月27日公演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產生在沒有科舉制度,卻以門閥制將人分為世族(高門)及庶族(寒門)的魏晋時代。那時世族子弟能憑藉出身,得到政治及經濟上的利益。庶族子弟則只能透過名士或望族的推舉,出任卑微的官職。寒門子弟梁山伯未能與閥閱千金祝英台締結良緣,前人編撰二人死後化蝶的情節,既表現了作者對愛情企盼,亦是對門閥制以及封建婚姻的控訴。

2015年8月27日由天馬菁莪粵劇團演出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昨天總算完稿了。這個戲我2002年開始改編演出,每次重演都會有大幅度的修改,今年重看劇本,再度推翻了自己過去許多的舖排,幾乎全劇要新編重寫。因為沒有沿用葉紹德先生編劇,林家聲先生開山演出的粵劇版本,也沒有採用其他粵劇演出版的戲文,而是由我按傳統故事脈絡,全新編撰<結拜>、<話別>、<送行>、<催歸>、<抗婚>、<臨終>、<哭墳>、<化蝶>各場的唱詞內容,而<樓台會>一場,我依據任姐及李寶瑩小姐的唱片版<映紅霞>,配合我各場的戲文發展修訂演出。因為全劇由我編撰的篇幅較多,為免一心來欣賞聲哥版<十八相送><樓台會之良朋>或陳笑風先生名曲<山伯臨終>的觀眾產生誤會,故而標明為「改編粵劇」。

猶記阮兆輝先生曾在指導我演出聲哥版《樓台會》時說過「《梁祝》是一個虛構故事,編劇對人物形象有自由的編撰空間,而演員,必須就自己將要演出的版本,捉住文字間可以表演和發揮的地方,吸引觀眾,而不是去考究歷史上底梁山伯是個怎樣的人」。改編《梁山伯與祝英台》只為很想塑造一個我心中的梁山伯,表達梁山伯除了受到愛情打擊,在人生路上更多的無奈和悲哀。

我編寫的梁山伯,在別鄉求學的頭場,是一個對前景充滿希望的青年學子。一心以為能攀附名館求學,只要謙恭勤奮,便有機會應薦為官,光宗耀祖。誰知三年學館生活,他除了不斷受到豪門子弟的譏諷數落,並未有任何入仕希望,猶幸在錢塘路上結拜的英台,雖出身高門,卻一直相交以誠,這是山伯唯一得到的溫情。深厚的兄弟情義,令山伯敢於反抗其他世族子弟對英台的誹謗,當祝英台憐惜山伯為自己受傷時,山伯一句「佢地欺負我就慣啦,但喺我唔會俾人欺負你」,是我想表現這個卑微人物,心中仍有高尚的義勇。

我曾為<十八相送>的內容和一些前輩討論過,問過為什麼這折戲從一開始就描述英台暗示自己是女人,內容會否過於單向和薄弱?前輩的回答很有見地,話說戲曲本來是讓基層人們去看,看一個聰明英台點不醒憨山伯,舞台有趣,而且經過多年細磨,無論音樂設計和表演,都已變成經典,何必改動。把經典改編會讓觀眾不習慣,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極不好做。作為編劇,本不該為改而改,卻也不能因怕難而卻步。我看這場戲,有幾處不好刪動的經典場面,包括看到鴛鴦有暗示、過橋有感觸、在觀音廟中藉詞與山伯拜堂以及對井照影。場面不改,唱詞的內容和喻意卻可有不同的發揮,除此之外,我覺得不妨講講兩人相識相處的點滴,所以添寫了兩人分離前曾經的磨擦;三年同床而水碗在中間的規章趣事。面對英台突然一句「英台若是女嬌娥,梁兄可願結鴛偶」,我讓山伯心中產生了一陣綺念,希望給山伯這人物多一分時代感。這等等都是我衷心為觀眾帶來不一樣送別體會而加入的情節片段。

<師母催歸>是寫山伯為自己出身寒門,一再考慮是否該到祝家求親,最後得師母明言九妹就是英台,山伯一句「縱然天下人都瞧不起我山伯,唯英台賢弟敬我重我,那有嫌棄之理」,所以毅然解館,趕赴祝家。又是一次滿懷希望地奔向理想,卻不知一個更沉重的打擊正迎他而來。<抗婚>寫的是一個現實的問題,無論在古代或現今社會,父母都希望女兒的婚姻,能建基於安穩的經濟之上,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必然的不幸?沒有豐厚經濟支撐的愛情,是否都會被生活的壓力而摧毀?這都留予觀眾去思考。

我選<映紅霞>作為樓台會的演出依據,不再另外編撰,是因為此曲由英台以反線二黃唱出「飛不過禮教樊籬,游不出封建無形水線」的兩句曲詞,加上兩位名家的動人唱情,打從第一次聽就有直入心肺之感,久久不能釋懷。很感謝原撰曲者能寫出如此優美的文字,以及這千古不變的道理,我想信梁山伯的死亡,除了失落於愛情,更因為飛不過,也游不出社會為他帶來的人生困局。

蝴蝶因為梁祝故事,而成為愛情的象徵, <化蝶>表達了對自由至死不渝的追求,這是每個演員都想演繹的經典故事,能按自己的想法編寫人物形象,並在舞台演繹自己編寫的人物,可說是非常幸福的事,希望觀眾朋友能多予意見,讓這齣改編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能不斷改善提升。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文華粵劇劇本選》自序

真沒想到,我的粵劇作品,竟然有幸結集成書,刊行面世。此刻回首,驀然發覺,自己的粵劇創作道路,原來已經走過了很多年。或許,一切應該從我的家庭背景說起。

家母是桂劇小生演員,父親是劇團的音樂設計。由於常受薰陶,自小就酷愛戲曲。七歲來港後,對文學更情有獨鍾。唸大學中文系時,曾為母親原屬的廣西桂劇團編寫過音樂劇。猶記得選修梁沛錦博士的中國戲曲課時,梁博士得知我喜歡戲曲、熱衷編劇,曾好奇地問我,既然身在香港,為何不編寫粵劇?對啊!經他一提,我即時回頭猛省,在香港長大的日子裡,看得最多的,就是粵劇。為何居然沒想過寫粵劇?梁博士的一句話,真如醍醐灌頂。我於是坐言起行,馬上透過母親聯絡北海粵劇團韋團長。有感於我熱心渴求,對方送來許多古本給我參考,並給我機會,參與改編該團的《花王之女》和《花王之孫》。

抄寫古本以及參與上述兩劇的改編,可說是我編寫粵劇的初階。為更了解粵劇的各項程式和表演特色,從而提升編寫粵劇的能力,我在一九九九年毅然放下教鞭,進入香港演藝學院,修讀首屆全日制粵劇演藝文憑課程。在學習粵劇表演的同時,也透過黃少俠老師編著的《粵曲基本知識》一書認識到粵曲的音樂規律,更與同學文軒與靈音合力創辦「天馬菁莪粵劇團」,演出自己所編劇本,暢快地實踐自己的編劇夢。我的劇本經團員全力排演,並仰蒙許多專家前輩,例如已故名伶林錦堂老師、音樂師傅吳聿光老師及表演藝術家胡芝風老師等,不嫌我這個晚輩魯鈍粗疏,多賜教澤,使我受益殊深。又蒙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我的劇本演出,讓我有機會在重演中不斷修訂,多所改進。

為求再上層樓,我在二零零八年修讀由香港八和會館主辦、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協辦的粵劇編劇班,進一步認識粵劇程式的編寫,以及排場、口古、牌子以至鑼鼓等各方面的運用。自二零一二年起,八和會館與康樂文化事務署轄下油麻地戲院推出場地伙伴計劃,我有幸躋身其中,參與「粵劇新秀演出系列」。透過不斷實踐,我對傳統粵劇了解更深更廣,亦可從演員角度確切體會到自己過去所編的劇本多有不足。為此,我乘著這幾年重演舊作的機會,細意進行層面不同、程度不一的修訂,務求更臻善境。

我必須在此向關心我的戲友匯報,這些年來,無論我所修讀的粵劇課程、參加的粵劇編劇班或粵劇新秀演出,皆由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博士居中盡心策導,全力推動,可謂懋績廣顯、惠澤殊深。汪主席功在梨園,深得敬仰。如今更蒙不棄,慨允為我的第一個劇本集賜序,給予勉勵。我身為後輩,既深感榮幸,亦大受鼓舞。除了謹此敬申謝意,亦要磨厲以須,毋負雅愛。

二零一四年,我在公職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厄,有若江心苦困,靠岸無憑。這段時間,特別感謝師友鼓勵,勸我寄情寫作,筆耕遣愁,捧卷忘憂。於是我坐在案前,清心全意完成了三個新劇本,並申請把過去的部分作品輯錄成集。我熱愛粵劇,投身演出,是想弘揚粵劇藝術。今蒙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刊行我的劇本選集,使我可以為推廣粵劇藝術、弘揚傳統文化,稍盡微力。為此,我敦請因戲結緣的大學前輩秋盈師姐,仗義襄助,補我匱乏。

秋盈畢業於新聞系,後獲文化管理及歷史學雙碩士,更因酷愛粵劇,熱衷戲曲研究,不時執筆評論,早已是業內公認的資深藝評人,也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永久會員。我倆有幸相知,她不但對我的演出時予意見,而且每當論及劇本的文學和歷史觀點,更常抱話未盡而天欲明之嘆。我懇請她勉為其難,擔任這個劇本集編輯之職,負責所有的導賞、評析和文史注釋。秋盈看罷我團在二零一四年重演這個劇本集內的三齣戲,毅然允就,願擔義務編輯的重責。她在討論內容和往來文字中,伴我度過無數的無眠之夜,而她為劇本集所付出的時間,以至所耗費的心神,遠超一般編輯。讀者翻閱此書時,定必讚嘆,她的導賞評析精闢有致,注釋翔實豐富,確為這個劇本集增采添華!

這次出版的劇本,是三個相對較為成熟的作品,但紕漏難免,仍有增潤修飾的空間。在此敬望各方前輩師友,多賜高見。有你們的明燈指引,我必不斷改進,務求將來的演出版本,更臻美善。

此書甫成,我要感謝的,當然還有對我教導殊深、愛護無比的父母,一直信任我、扶掖我的師長,在身邊支持我、勉勵我的觀眾朋友。是你們和粵劇藝術共同紓解了我這年來的愁苦困悶,撫慰了我惶恐無助的心靈。踏入二零一五年,我將以全新的身分投進粵劇藝術世界。自知任重而道遠,甘願經歷窮通得失,一方面欣迎藝業上的諸般考驗,勇敢面對演藝的各種挑戰,另一方面享受寫作、寄寓硯田,鑽研劇情的鋪排,推敲曲唱的妙韻,探究人物的勾畫,而當中的心靈滿足,堪抵萬金。

謹此誠邀各位讀者戲友,透過這個劇本集,一同見證我的藝術生命!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三演《獅子山下紅梅艷》有感

相比2014年演出,2015年版的《獅子山下紅梅艷》在劇本上,我對青獅形象的理解有了改變,所以就青獅各場唱詞及唸白的字眼,作出了輕微修訂。因為表演模式的探索,加上戲文的微調,令整個戲的氣氛亦有所改變。

這改變源自重排《獅子山下紅梅艷》時,我發現過往兩場對紅梅的感情戲,在表演上有不夠準確的地方。紅梅是凡人,她對青獅的俊朗俠義、對她的無私照顧,自然傾慕之極。但青獅是仙將,更是菩薩坐騎,他豈能像凡人一樣,對紅梅擺出俗子痴情!

為此我對第四場〈相知〉的表演和唱詞都作了改動,這個改動是基於青獅的仙將身分,他雖然動情,卻不可能忘了己身的責任,是為人間去除災難。這場戲較長,必須從開始唱慢板時對人情的不解到略懂人間扶望相助,相依相靠的溫情,所以才知道要感謝紅梅贈來那件對青獅來講毫無需要的寒衣。進而在反線中板的唱段中道出自己三日在漁村,感受人間溫情的快樂。到了二黃的唱段,就更真切的體會百姓度日艱辛,自己不知不覺間出現了慈悲心腸,才堅定地向紅梅發誓,要為民除妖,為紅梅尋回弟郎,所以其中青獅向紅梅唱的長二黃其中一句「更勝仙家百寶,是情濃」,我改成了「未悟人間情愛,先看百姓度日艱窮」。到主題大曲〈小桃紅〉,才認真地看清紅梅的樣子,心中不覺動了情,卻最終明白仙凡終難牽絆男女情愛,所以末句「則怕枉種情緣存空想,仙凡有別夢難同」,我亦改為「莫要枉種情緣存空想,仙凡有別夢難同」。雖是兩字之別,但情感表達會很不同。可惜到了舞台,我還是未把這兩句唱好,想改得好些,卻因為不夠熟練而誤了戲場。但在表演上,我盡量令自己不要像過往兩次演出的痴態,希望從仙將的純真,到動情時的惶惑,最後回到大哥哥對小妹妹的憐愛,三個層次能自然轉換,表情流暢不造作,如果過程中的分寸與節奏還未做好,希望有機會再進一步提升。

末一場〈化山〉,在音樂中有段讀白勸紅梅莫要殉情,原文是「紅梅,佛陀講過,前世五百次回眸,始換得今生擦肩而過,能與你三日相知,足證前緣深厚。今日大哥化山,你定要保重芳軀,在山下遍植紅梅相伴,有朝定能感動上蒼,許你化作紅梅一株,長伴獅山,再不分離」。我這次演出改成了「紅梅,佛陀講過,前世五百次回眸,始換得今生擦肩而過,能與你三日相知,足證前緣深厚。今日大哥化山,你定要保重芳軀,好好生活,倘能在山下遍植紅梅相伴,大哥於願足矣」。我希望青獅的形象,是從不懂人情,到體會人情,最後願意為大愛而捨生,而非僅僅是為愛情而放棄與師尊重返天庭,復修仙體。所以紅梅能痴,青獅卻只能以大哥哥的形象去愛護和安慰紅梅,不能給予相應的痴情眼神。

《獅子山下紅梅艷》是我為自己喜歡的這片土地而寫的戲,很想精益求精,無論故事意境、人物形象以至劇本的曲詞唸白,都想不斷修好。去年演出此劇時覺得已不錯,才在出版《劇本選》時,首選了這齣戲。沒想到短短一年,卻已覺無處不需修訂。希望買了我這套《劇本選》的朋友,就當它是伴我創作路上的一個紀念,但願將來你們再看我演出,對比手上的文字,會有騰飛躍進之感。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浙江小百花學習之旅


與茅威濤團長留影


與魏春芳老師合照


羅家英先生專程前來探望及指導,照片轉載自香港八和會館油麻地戲院「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網站


此團體合照轉載自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微信文章

蒙香港八和會館、汪明荃主席操持,我們十位八和新秀演員,有機會在2015年4月1日至7日期間,遠赴杭州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學習。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茅威濤團長是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從第一次看她演出《西廂記》始,對她的身段及表演魅力,已十分傾慕,經常回看她的影碟。想不到,竟有機會到她領導的團體學習。有趣的是,常被人說像上海小生的我,這次可是第一次正式跟越劇老師學藝【註】呢!

我們4月1日清晨乘坐飛機,抵達杭州已近中午,劇團先安排我們下午前往參觀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專用戲服設計公司,得知現在中國的專業劇團,每次演出都會委託設計公司,按劇情的時代背景、故事主題等要求,以電腦設計劇中人物的專用服裝。然後從選料、染色、繡圖到合成,程序一絲不苟。所謂見微知著,僅戲服一項,已足見內地對戲曲藝術的重視。我們的學習從4月2日正式開始,而學習場地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排練場。早上是基本功和身段套路課,我學的是小生行當,基功課主要是加強我們的台步訓練,從起式、提腳、蹬靴、踩步幾個最基本的法則練起,然後講到眼神和氣質,這些雖是打從學戲已開始練的事,卻因為在舞台演戲時間長了,生出了許多小毛病,與規範的要求有了距離。而身段套路,學的是一套小生水袖扇功,配以古箏曲《雲水禪心》伴奏,令我那剛演完周瑜的躍動心情,頓時平靜下來,回到了江南才子的意識中。

茅團長新版《梁祝》〈回十八〉是小生這次學習的越劇片段。茅團長曾言,她為這段戲,花了好些時間,重溫崑劇所有扇功套路,再花一周時間在排練場配著音樂來設計,把扇功與舞蹈、甚至較大幅度的武功架式融合在一起,然後得出現在的演出版。對於粵劇演員,這樣的表演模式可謂絕少出現。而且學習時間不多,為爭取學好這段戲,我們都預先看了網上的片段,並預習了唱腔。在首兩天的下午,是由小百花第三代小生演員陳麗雅老師主教,就在剛把套路教完的4月3日下午,身在上海的羅家英老師專程來到杭州,觀察我們的學習情況,而茅威濤團長也到訪劇團,並提出看看我們的學習情況。面對眼前的兩位大師,我們幾個小生戰戰兢兢完成了一段七分鐘的演出,雖然明顯表露了初學的粗糙,但茅團長仍讚嘆我們有一定的基礎,方能在短時間學完這段表演套路,並當下拿起扇子,把其中我們沒有注意的情感表達、眼神過渡一一為我們示範,並叮囑我們在接下來浙江小百花第二代主要演員魏春芳老師教授時,要加強動作規範和情感表達。羅家英先生更嚴正指出,無論演文戲還是武戲,腰腿等基本功都不能忽視,否則一舉手、一投足,都會予人不專業的感覺,希望我們珍惜接下來的時間好好練習。

這次學習之旅,阮兆輝先生還代表八和會館專程赴杭,在4月4日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一同主持交流會。期間茅團長提到小百花經歷了三十年的改革與發展,把越劇的領域從農村走向世界,現在小百花越劇團既能繼承傳統,演出傳統名劇名段,在鄉村爭取觀眾群,亦不斷把舊戲翻新,從劇本意識、表演模式以及舞台製作各方面,令越劇的演繹更適合城巿人的需求。茅團長更力主創作富時代感的新劇,希望把越劇推向世界,讓不同國籍的人都能感受越劇的藝術。

交流會上,阮兆輝老師則明言粵劇是地方戲曲中最能容納外來事物的戲曲種類。從用西洋器樂伴奏,以流行曲填詞入樂,表演功架甚至鑼鼓點的運用,都足證粵劇的兼容並收。他寄語我輩要在粵劇演出的唱做唸打各方面先打穩基礎,然後旁通各戲曲的特色,不斷壯大粵劇的內容。重點是必須有穩固的基礎,方能融會貫通,正如茅團長在改革越劇之前,己是十分著名的越劇尹派紅伶,亦隨京崑老師從學多年,身上功架可謂文武兼備,讓她有非常堅厚的實力帶領越劇走向新的道路,而不失越劇的固有重心。

輝哥的話,令我想起了許多前輩名伶,他們為粵劇創造了輝煌的歷史,而我輩適值於各名伶前輩願意傾囊相授,社會有不同的演出平台,我們更應珍惜機會,豐富自己的粵劇技藝水平,以高質的演出,吸引觀眾回到粵劇舞台,讓香港粵劇藝術的延伸和發展,有更多的支持。


【註】我曾參與2014年茅威濤團長在香港主持的戲曲講座及半天越劇工作坊,算是非正式學習。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新編《孟麗君》

《孟麗君》早有傳統粵劇劇本,而上海越劇院的演出版,無論在情節與曲詞都是上佳之作,我多年前曾新編過一折《孟麗君》之〈丹青訴情〉,情節亦是參考越劇本而成。其中曲式編排和全首〈小桃紅〉的運用,我十分鍾愛,可惜上演一次後,便一直被擱起了。適逢試寫金殿戲,就想到把它拿出來,編寫完整的故事。既說新編,就不能抄襲粵劇傳統演出本的唱段;甚至故事起伏跌宕的情節,都要推陳出新,才能達到新編的效果。

經過一番資料搜集,我認為〈丹青訴情〉和〈遊上林〉這兩段觀眾熟悉的情節絕不能省,所以這兩節,我以全新的唱詞內容和曲式,以別於傳統劇本。而其他情節,我則既參考粵劇傳統版,亦廣看各地方劇種及野史雜論,然後杜撰了即將演出的天馬版《孟麗君》。

這個演出版,也有三位重要的鬚生演員,一位是正面人物左賢王,一位是反面人物梁國師,還有一個丑生劉國舅。除了這三位,還有次要的武生人物皇甫敬和孟士元。因為人物之間的衝突,造成了金殿上的各種爭吵,令故事變得豐富多采。

此劇的行當亦較完整,如李偉圖以彩旦應工皇甫夫人一角,顏翠蘭以老旦應工的太后等。文軒演的皇甫少華既有威武的凱旋上金殿,亦有情深志堅的丹青訴情,可說文武俱備的大主角,與《黃鶴樓》中只有威武、並無柔情的趙雲是兩副面孔。我演的小生成宗皇帝,要表現一位平庸帝主的治國態度,以及心雖風流仍顧大局的皇者本性,這與《黃鶴樓》中周瑜那大度儒將,也相去甚遠。謹祝我倆能在餘下時間,好好鍛練,在唱做唸打的訓練外,亦要提高體能和意志,應付兩天頗耗體能的演出,分別把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展現出來。

孟麗君在戲中美貌與智慧俱全,她用機謀報孝、盡忠、全愛,可說是我心中的完美女性。演出者蘇子鈴於2003年左右加入本團,曾為本團多個劇目的擔任正印花旦,而當年《孟麗君》之〈丹青訴情〉也是由她開山演出的。因其身段優美,表演深刻,從學者甚多,及後成為全職粵劇導師,便少了參演本團的演出。在這十五周年之慶,張老師一個電話,她便立刻答應回歸演出,這份隆情很令老師高興。皇后專寵善妒也是正常女性慣有的表現,是她令成宗圖佔麗君的美夢成空,麗君才能虎口逃生。這次演皇后的是本團較新的演員鳳翛何,希望有大師姐的同場相助,能帶動她的演繹,對她的演出有著促進作用。

天馬十五周年,推出的兩部大型粵劇全劇,其中除了梁煒康先生是較新的合作演員,其他都是本團成員,或已長期與本團合作的在職演員及武師。雖然團員們需要努力學習跳架、祭旗、起兵、打四星、上殿等排場,但大家並不覺苦,本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追求,並明白到一台好戲建基於每一位演員的投入,所以大家每次排練都認真投入,不斷重複練習,以求得到最佳效果。對於演出機會不多,更未曾接觸過排場戲的同學,可說每一個小進步,也來之不易,看著大家,也會想起十多年前自己在出場多走一步、少走一步都手足無措的時刻。

我團藝術總監張老師常說,藝術除了苦練,沒有捷徑,只有苦練才能進步,從最小的角色,到主要演員,都要認真苦練才能在舞台上發出藝術光彩。老師很高興天馬每位團員都能同心同德,十五年來和諧共處,砥礪奮進,希望透過這兩場演出,展現本團陣容及十五年學習成效。

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新編《黃鶴樓》

天馬成立以來,我編寫了多個不同題材的作品。在整理舊作的時候,發現寫的多是才子佳人劇。雖按六柱體制編寫,但唱段和故事發展總集中在生旦角色,其他行當,除了為本團李偉圖寫的幾個彩旦角色較突出外,武生及丑生行當實在沒怎麼得到發揮。

在油麻地新秀演出的三年,學習到演出排場戲及金殿戲的要點,而武生(掛鬚行當)在這兩類戲可說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對我編寫《黃鶴樓》、《孟麗君》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黃鶴樓》雖然由周瑜擔綱,但他身邊的魯肅,他的對手孔明和劉備,這三個都是鬚生行當,而且性格鮮明,各具神采。在《黃鶴樓》中,魯肅是智者,他敬周瑜、助周瑜,在周瑜假死一場中,他從附和周瑜的計謀,到唱出對都督的敬慕之情,讓周瑜也不禁悲從中來。擔演者梁煒康笑說,魯肅這角色,他雖以丑生應工,卻要唱大段古腔,可說是從演以來的一大挑戰。

劉備是戲中的一號武生,從〈回荊州〉、〈收拜帖〉到〈過江赴會〉幾場戲,他表現了一名深沉、世故的形象。他雖然怕死,卻很信任孔明,對孔明的建議,縱是無奈,也會照做,這使他得到下屬的愛戴和誓死效忠。孔明在戲中是三度使計,令周瑜氣結收場的主謀,但只在〈回荊州〉的結尾和〈收拜帖〉一場出現,在很少篇幅中要發揮運籌帷幄、多謀睿智的形象,對演員的演技也有相當考驗。

這戲除了需要以上三位重要的綠葉,還有曹仁這花臉角色,是他的一箭令周瑜飲恨南郡,從此身體一直受箭傷所累的主凶。上半部每場都有讓他表現功架的場口,他分別和周瑜、周瑜的四大將及趙雲對打,還有二黃首板、二流及合尺花等唱腔的發揮,可說唱做唸打俱全的花臉演出。趙雲在〈攻南郡〉、〈回荊州〉、〈收拜帖〉、〈過江赴會〉中,穿著大靠一演到底的形象,既發揮了小武行當威風八面的特色,也是對演員體能的一大挑戰。

兩位花旦,即扮演小喬和孫尚香者,各只有一場戲,一位是小家碧玉,幸為大將之妻;一位是以郡主身分下嫁落難的漢室後人。小喬為了讓周瑜了無後顧之憂,全心全志扶助吳侯,選擇了離開。尚香為助夫圓夢,背叛了兄長,幫劉備逃回荊州,後來再被周瑜以國太病重接回東吳,劉備因拜帖無奈前往東吳欲接回尚香,卻被困於黃鶴樓,逃脫一刻卻未見有提及接回尚香的事。這堪說是古今女子的悲哀,英雄一句「以家國事業為重」,紅顏便成了無可選擇的犧牲品。

我演的周瑜和文軒演的趙雲,在戲中各佔春秋,而這兩個角色在粵劇中,很少見以同場兩個女生反串應工,但劇團決定排演這齣戲,我們定必傾力演出,為觀眾帶來好戲。

《黃鶴樓》是一個人物眾多的群戲,除了上述各人物,還有周瑜四大將、吳侯派來追舟的大將、各探子兵員,都在戲中有很重要的襯托作用,稍有差池便影響全劇。作為一個多數團員都另有工作在身的劇團,排演這類戲,需要很周詳的排練計劃,也需要很大勇氣和決心。感謝天馬全體團員不計得失,全力排練,導演梁煒康先生的指導,武術指導韓燕明老師因應我團的情況,在武打編排上作出了靈活的調配,令我編寫的首個大型古老排場戲能搬上舞台。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福禍相依,珍惜當下

《老子》第五十八章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本是長輩訓戒我們遇禍別喪志,蒙福別輕狂。人生禍事,往往是突襲而來,令人措手不及,難以招架,倘無一樣可寄情舒心的倚仗,心志必因久受厄困而迷失方向。

打自社會工作開始,我都在順風中走來。如今雙親年邁,幸能盡孝之所在;工作雖繁重,幸能予我所需;而一生興趣(粵劇),可說是我在任何困境中賴以寄情託志的憑藉。在研究人物、操曲、練功、寫戲、排戲的日子,讓我以平常心面對了人生的種種挑戰,以及去年在工作上出現的橫禍。這「橫禍」令我不得不專注於粵劇,暫忘憂困,而在不知不覺中,我發現全心全意投入粵劇工作,已不是夢想,而是可以選擇的人生道路。當「禍」事化解,驀然回首,驚覺自己原來那份曾予我所需、我亦曾托以終身的事業,如今已變得不甚重要。很想改一改裴多菲的名句【註】為「榮華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這個「自由」,是指逐夢的自由,於是我無視勸阻、無懼將要面臨的各種挑戰,揮了揮衣袖,便昂首前路。

經歷了一年多在工作困境中掙扎,就在我剛從地獄回到人間的一刻,上天竟又和我開了另一個玩笑,把我引送到一位我僅能從觀眾席上欣賞,以及通過電視畫面親近的紅伶身邊。那突然的相會,我除了瞪大雙眼,欲語無詞,就再沒有可形容的文字了。她看見我通紅的雙頰,張開嘴卻講不出話的樣子,並沒有怪我失禮,面帶著她一如既往的燦爛笑容,先打開話匣子:「你好嗎?」後來的事,都如夢境般,再度令我措手不及。這位令我連話也講不出的紅伶正是龍劍笙,菩生姐。

和菩生姐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是帶著一個化妝篋去見面。我最初以為前往試妝和試戲,然後再安排我的角色,卻原來菩生姐一心想幫我改善妝容,使劇照拍出來更添美感。因為我從未試過為一齣戲拍造形照,菩生姐如同帶孩子一樣,一邊看我化妝,一邊為我分析妝容不夠好看的原因,還親自示範她化妝的程序與手法。菩生姐化好全妝,吊眉戴帽,再拍照仔細研究自己的化妝問題。原來這已是她在拍劇照前第二次試妝,誰會猜到公認扮相俊俏的菩生姐,竟對拍造型照這件尋常工作如此認真。也許當年任姐也是這樣要求,所以菩生姐希望我們晚輩從打開化妝箱開始,就要有這份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那次相會,真令我慚愧至深,原來我在唱做唸打以外,連最基本的化妝態度也未及格。

菩生姐在台上的關目和腳門早令我嘆為觀止,但在舞台上不易觀察到的是她的唱腔發口技巧。在菩生姐回加國前,我欣獲機會,由她親自指導我排演韋夏卿一角。通過近距離觀摩學習,我發現任派唱腔在嘴唇和牙關的力量很強,而且舌頭運用非常靈活,連舌根也要注意發力,把字音向前推,令發聲更見有力,而女文武生因為一般天生嗓門較單薄,此方法能令吐字更紮實。我相信就是因為任姐特別注意運用舌頭和嘴唇的力量,形成了任姐特有的唱腔嘴形。菩生姐一次次給我示範,聽我練習,糾正我的錯誤,經常時至更深,猶未言倦。每次見面,總聽到菩生姐自謙在藝術上與任姐還有很大距離,目前還在努力學習師傅種種,叮囑我多聽任姐的唱段;掌握方法後,必須不斷練習,才能鞏固唱腔。

除了唱腔發口的特點,任派在表演藝術上,更具有獨特的風格。韋夏卿的戲雖然不多,但人物出場如何定位才對?我在排練之初,一舉一動皆戰戰兢兢,菩生姐說:「相約好友,不該太拘束。」當我漸漸熟練,出場又不經意地露出燦爛的笑容,菩生姐說:「你一定中狀元嗎?注意人物當時正擔心放榜之事啊!」菩生姐的話,正正指出了我常犯的兩個毛病,不熟戲時面上過於緊張;戲太熟了,又容易把戲演得過於油滑,而失去人物。菩生姐向我示範的韋夏卿,每次出場的氣質和感覺都是恭和有禮,既有好友相伴的愉悅,卻也流露了對前途的憂心。

菩生姐還強調當戲份在別人身上,在場的韋夏卿必須有關目和肢體反應,這樣能令舞台演出更立體,亦能幫助觀眾對人物及戲文的理解。在排練時,菩生姐時而扮崔允明,時而演太尉爺,甚至在演李益的唱段,一雙眼睛卻全在我身上轉,就是為看我的反應和情緒是否準確。菩生姐說這部分最難處理,多則擾戲,不足則令人覺得無表情。自行排練時演繹及格,並不代表當所有演員齊全,在音樂鑼鼓燈光配合下,就定能達到預期效果,必須靠演員在舞台的互相衝擊,還要通過經驗和感覺,以及觀眾意見等,不斷修正,所以最起碼要演數場才能有較穩定的效果。首要記住的是,不要因為太熟戲,而把表情過早顯露,要記住所有情景都要像剛才發生。例如太尉爺一句:「有人敢當你姑爺面前提起『霍小玉』三個字者,亂棒打死。」當夏卿聽到「霍小玉」需有反應,但不能過早驚恐,那麼聽到「亂棒打死」時,面上的驚嚇才有力量。為排這兩個表情,菩生姐充當了多次太尉爺,讓我在舞台講白的節奏中,練就該有的表情。

自二零零七年經梨園錦簇曲社招生,蒙當時的導師林錦堂先生悉心指點,打開了我追求唱藝的窗口。及後林家聲先生回港廣授粵藝,我亦曾拜訪求教。聲哥有教無類,對我這笨學生亦提點甚殷。二零一二年加入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計劃「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以來,蒙六位藝術總監不棄,予我許多實踐機會,讓我廣泛吸收粵藝精華。如今有幸接觸菩生姐,在藝術上再獲益蔭,除了每天感謝華光師傅賜福,亦深深體會每位前輩都在全心全意地把粵藝向下一代傳授,希望粵劇藝術得到更長遠的延伸和發展。

馬年即逝,羊年將至,經歷去年工作上的無妄之災,迎來今年藝術道路上的天恩厚福,我既感恩,亦很珍惜每個學習機會,並把前輩一言一句緊記心中,堅持以敬重及謙和之心對待藝術,不能有一刻滿足自己的成就。無論遇到任何風雨,仍不忘熱愛粵劇、追求粵藝的初衷。藉此機會默祝所有指導過我的前輩師長,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康泰如意,粵藝承傳工作能得到全面的支持和成效。


【註】原文來自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看《任藝笙輝念濃情》小感

由新娛國際主辦,龍劍笙擔綱,帶領兩位新秀花旦(李沛妍及鄭雅琪),為懷念任劍輝女士逝世廿五周年而選演《牡丹亭》之〈遊園驚夢〉、〈幽媾〉,以及《紫釵記》之〈拾釵〉、〈陽關折柳〉、〈花前遇俠〉、〈劍合釵圓〉幾個折子,在2014年11月至12月期間,分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合共演出二十五場,現已圓滿結束。作為粵劇愛好者、看任姐粵語片長大的影迷,當然也是菩生姐(龍劍笙)的戲迷,雖然這次《任藝笙輝念濃情》正好夾在我個人的兩次重要演出之間,在緊張的排練中,無論如何還是抽出了時間,追看了三場。

菩生姐自出道到退隱,一直在任、白兩位師傅的扶持和指導下,演出由師傅安排好的劇目,當今要看任姐表演遺風,也只有菩生姐最得其精髓。這次既為紀念演出,也是菩生姐首次以前輩身分,指導及帶領兩位後進同台演出。兩位幸運的青年花旦,也都傾力學習,相信受益良多,終身受用。

菩生姐雖然不再是當年的青春少艾,可是在舞台上風采依然。那書生的氣度,舉手邁步的瀟灑,最是那眼神的張力,仍是我心中最佳的夢梅和君虞。〈驚夢〉中她演一個存活於麗娘夢中的男子,沒有刻意用她絕對能迷死人的伶俐眼珠來吸引觀眾,而是收斂著來演,以突出麗娘才是夢的主體。到了〈幽媾〉她便盡情發揮,一個青年心生綺念的情態,在她的眼神流轉中表露無遺。其中被麗娘三下輕撫的眼神,她的演繹是從驚(睜大)到迷(半瞇)到傻(鬥雞眼),逗得全場掌聲雷動。這鬥雞眼,我認為用在俊美的菩生姐身上的確可愛。在這夜半被一陌生女子挑逗而出現的書生傻態,她的鬥雞眼令我打從心底發笑。柳夢梅並不是梁山伯,偶爾流露的俏皮,是可以的,而菩生姐在一秒鐘的傻態後,馬上驚覺失儀,而把眼神回收到麗娘身上,故而發現對方正在飲泣。

菩生姐演的李益就更沒話說。她在〈拾釵〉中表露的是風流李益,眼神放亮,眉頭放鬆,講白亦略帶一分輕佻。因為沒有了〈盟心〉一場,所以演員必須自我調節,把尋美時的風流情緒,改變到〈陽關折柳〉的沉重和痴情。菩生姐便透過講白的力度,扶小玉慢走的腳步和眼神所流露的沉重,背妻抹淚輕嘆等小動作,把一個〈陽關折柳〉的痴情丈夫呈現在觀眾眼前。雖未親眼欣賞過任姐的舞台演出,從菩生姐演出時堅定的眼神,凝神痴望花旦的時刻,似有千言萬語欲言難訴,都緊鎖在眉頭之間的功力,不禁勾起兒時看任姐粵語電影中迷人的形象。〈劍合釵圓〉中的李益,先是迷惘,因為李益也不肯定小玉為甚麼會賣他們的訂情釵,但甫見奄奄一息的小玉,便只餘心痛,任小玉百般責難,甩袖別臉,李益都步步緊隨,把兩人的誤會慢慢化解。作為演員,我很明白演折子戲的困難,因為許多劇情沒有了過渡,要把觀眾從上一場的情緒突然帶到這一場的另一個氣氛,而且還要讓觀眾感受人物的悲喜,在演技和唱情上對演員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菩生姐的演出當然讓我完全折服。

看罷三場,發現菩生姐每場的表演都有微調,力求把人物演到最好,絕無一刻鬆懈。其中一場,老友在望遠鏡中,看到她於〈陽關折柳〉抹了一下鼻子,竟在袖上印了點血。回想那幾天天氣突然變冷,菩生姐抱病上場,也許是鼻膜受損所致,但她如無其事繼續專心演出,沒受半點影響。一位年屆古稀的紅伶,在體能上要堅持演出二十五場已很不容易,而這次演出在沒有太多舞臺美術協助下,菩生姐以其個人技藝,吸引廣大戲迷追看,可見她的藝術魅力與演出實力依然堪稱翹楚,深深盼望菩生姐還會為我們帶來好戲,訓練更多的新人,給予我們後輩更多學習機會,讓任派藝術一代代承傳下去。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章台柳》排練篇

《章台柳》是一齣經過精心設計,處處有音樂鋪墊的劇目。因為不是每次排練都能安排樂隊協助,總監羅家英先生為使演員能熟悉音樂的轉折和流程,在排練時帶來胡琴,親自為我們伴奏樂曲;全劇所有音樂設計,無一遺漏,以便我們聽熟、記熟,這份隆情,真令我們說不出的感激。

《章台柳》全劇最重要的戲份都集中在第一場,所有人物都分別上場作自我介紹。韓翃,未見其人,先由內場一句「末路英雄慚聲價」簡述了人物形象。因為英雄落拓,逼於出賣家傳寶箭,以換斗糧,所以他的出場必須既有英雄的氣質,亦要有落魄的狀態。羅先生特別要求我好好練習這個人物出場的步伐。看羅先生左手捧箭桿,右手輕提海青,左腳先邁步,右腳跟步後踏在左腳前,右腳先邁便左腳跟步然後落在右腳前。這個邁步形式,與貧寒書生出場的腳步稍有不同。我感覺有點像收斂了的北派起霸腳門,配上提著海青邊來走,在落魄中的確流露幾分武將的氣質,希望到演出真能走出老師所教授的模樣。

另一個突出人物落魄神情的表演,就是經常低頭走路。但因為是英雄人物,雖然低著頭,但眼神還得炯炯有神,絕不能垂頭喪氣。在被惡蕃欺負時,幾番忍讓,那怕躬身後退,眼神也不能示弱。而講到自己家傳寶箭的厲害時,便不經意表現了自己威武的神色。最後被惡蕃(沙叱利)一再侮辱,忍不住動手交鋒,一舉把惡人擊退,這君子先能忍隱,到最後一展雄威,中間層層遞進,有了這過程,才能讓早在樓頭窺看的柳惜青深為敬慕。

除了口白、唱詞有提示外,羅先生還特別指出,韓翃由丫鬟帶去找買主時,也不能馬上直視對方,因為他心中一直以為買箭者是男子,更要尊稱對方為「客官」。最後抬頭一望,眼前出現一美人,這即能呼應人物由始至終都羞於賣箭的心態,也能突顯韓翃頓然發現眼前人竟是美人的驚愕。

韓翃並非因為惜青的美貌馬上動了愛念,當收下對方買箭的一錠黃金,心中猶為手中即將失去的家傳寶箭而惆悵,直到對方一句「寶物當屬英雄,神箭當還舊主」;「花是飄零,箭原落拓,惜物憐人,你收下也罷」才開始真切地留意眼前人。到對方主動提出花開並蒂之意,韓翃亦未馬上應允,而是一再以自己末路窮途、青衫淪落的境況,以及希望有朝滅寇誅奸再齊家的志願,婉拒了惜青的情意。但惜青卻以秦瓊曾賣馬為例,鼓勵韓翃有志者事竟成,英雄或有氣短之時,但絕不會永寄籬下,堅定地向韓翃保證自己願意守候。這過程,要表現韓翃從感謝惜青回贈寶箭,到體會惜青安慰自己的溫情,初次感受愛情降臨,心猿意馬,似為春風所化。所以才說出「滄海未曾經,除卻巫山不是雲,鐵石為心,柔情軟化,願借一頁白羅箋,寫下盟心句」的定情之語。

第二場是出征,主要表演南派大戰和北派蕩子,是文武生顯示身手的好時機,而最後韓翃以箭射死史思明,也印證了其家傳寶箭的厲害處。第三場說到韓翃戰勝歸來迎娶惜青,可是卻遲來一步,惜青被惡蕃沙叱利所奪,於是韓翃策馬直追。

第四場是新腔加鑼鼓的一場馬鞭追車戲,因為所有人的走動,都完全要跟隨音樂節奏。羅先生說,這戲在1973年首演,演到這場觀眾非常哄動,在我看來,就是41年後的今天,在香港粵劇界要排演這場戲也不是容易的事,大家定能想像這戲的難度。在排練時,有勞羅先生一再示範,並一直拉著琴,伴著我們所有演員,排練了十次八次。光這一場,從晚上八點半直排到十點;但這一天,羅先生從早上十一點起領導大家排戲,就一直沒停過了。在場演員都擔心羅先生的身體,但羅先生卻堅持繼續排練。看見老師的魄力,作為後輩的我,除了敬佩,就是十分的珍惜這每分每秒的學習機會。

第五場講到韓翃因憶妻成病,痛不欲生。這份沉痛,是回應韓翃這人物,並不輕易動情,在頭場他曾三次回絕惜青的愛意,到接受這份情,寫下盟心之句,這份愛便不能改變,這也許是武將憨厚固執的性格所致。所以韓翃心中憤恨是很正常的事,他認為惜青無論如何都不該再嫁予別人。這場主題曲的演唱,並不是無病呻吟,而是緊接著上場,追車不成,發現奪妻者竟是曾在街頭戲弄自己、如今更成為王爺的沙叱利,那無名的憤怒和恨怨交錯於心,因而病勢沉重。聽到惜青呼叫自己名字的一刻,羅先生設計了一個先定眼望觀眾,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或者疑為夢中的神態,慢慢把眼珠望向惜青,然後眼珠再放亮,一手把眼前的桌子挪開,衝向惜青,卻因腳軟幾乎倒下。這連串動作,眼珠運用是內心的表達,挪桌子的衝動是一再表現這名武將的情態,而腳軟是回到自己仍在病中的真實情況。經過惜青一再勸解,韓翃雖然明白情難再續,但對這份情仍是依依不捨。惜青把兩人的定情詞歸還,羅先生設計用大家頭場定情的音樂,在合唱音樂中韓翃再次哀求惜青,這段純動作的表演,羅先生的關目和動作節奏,令我深深感動。還有幾天,我能練好這場的種種要點嗎?

《章台柳》既是我三年油麻地新秀培訓的最後一齣戲,也是踏入2015年的第一個演出,我希望通過這次學習,能學到羅派演出法中的特點,豐富自己對武將的關目與功架運用和技巧,為觀眾帶來更可觀的演出。